8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10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更是中国互联网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网络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无限精彩。从融入日常生活的社交通讯软件、电商购物平台、移动支付应用,再到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已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但是长期以来,网络网络诈骗和网络暴力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
携手共建网络文明,人人都是主人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网民是网络空间的“细胞”,网民的素质和行为关系到网络空间健康、有序发展,也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基石。我们每个网民都要树立主人翁意识,在使用网络中有诚信、敢担当、负责任,方能保证网络空间机体健康,促进网络空间清朗文明。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网民作为网络空间的主体,绝不可随心所欲、忘乎所以,同样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能捏造、散布虚假信息扰乱社会秩序,更不能利用网络做危害他人的事。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2022年6月发布的《网络暴力现象治理报告》指出,伴随网络环境的变化,网暴的发生存在场景呈现不断泛化的发展态势。不同于现实社会,网络是虚拟空间,导致一些网友产生“法不责众”的心态,发言时无所顾忌,跟风网暴更像是“社会性群殴”,对人的无形伤害是巨大的。逞一时口快,不仅对他人是一种伤害,很多时候也因为真相“反转”导致舆论反噬。所以,每一位网民都要坚守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对网络信息有甄别和把控能力,不造谣、不信谣,依法上网、文明上网,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
理性发声,才是对网络文明真正的尊重。社会进入“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每个网民都有自己的“麦克风”,开始成为网络信息传播者和参与者。有些网民容易被煽动,容易被诱导,容易被带节奏,他们还没有充分思考,就为了表达所谓“心中的正义”,完全失去了理性,参与到网民的集体狂欢之中,无形中成了别有用心者的工具,消耗了公众的良知,消费了网络的公信力。因此,做一个理性的网民,是中国网民应有的网络发声标准与立场,在使用网络中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有序表达、理性交流,不做乌合之众。
建设网络文明,网络平台企业责无旁贷。长期以来,一些网络平台沦为金钱的奴隶,剑走偏锋,用狭隘的企业私利冲撞社会道德防线、侵蚀网络文明的地基,严重扰乱了网络空间秩序。国有国法,商有商道,网络文明建设同样如此,凝聚起网络文明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是任何有志于做大做强互联网产业的企业和经营者必须给出的响亮回答。无论是互联网全行业还是具体到每个网络平台企业,都要正确把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自觉将社会效益置于首位,积极主动投身到网络文明建设中去,宣传绿色健康的网络内容,让更多的真、更多的善、更多的美被发现、被传播,让文明之光弥散于网络空间的每一个角落。
网络文明人人共建,清朗空间人人共享。网络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各网络平台、广大网民协同发力,久久为功。我们每一位网民都要坚决同网络不文明行为作坚决的斗争,努力成为清朗网络空间的守护者、网络正能量的弘扬者,用“主人翁意识”点亮“网络文明之光”,共同守护网络空间这个美好精神家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宁宜潮(武汉市黄陂区委宣传部)
责编: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