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神如空,行气如红,峡江千寻,走云连风”。宜昌首届长江合唱大会如约而至,众多知名音乐人纷纷发出感叹。文化日益繁荣,旅游产业蓬勃发展,这是宜昌市高质量推动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宜昌,一座因江而生、因坝而名的世界水电之城,在激活文化基因、打造爱乐之城上,信心满满、步履铿锵,这里有音乐的文明——世界级屈原文化,用九歌开启了宜昌的音乐美学;这里有音乐的文化符号——民族和平使者王昭君,一曲琵琶传千古,平沙落雁成绝唱;这里有声音的活化石——长江峡江号子、长阳山歌、土家族打溜子在国家级非遗中竞相绽放;这里有时代的强音——长江钢琴,全球每7台钢琴中就有1台宜昌造,中国钢琴之城、秀美之城名扬世界。宜昌也是一座资源丰富、多元开放、活力迸发的幸福之城,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长江合唱大会的成功举办,迎合的是当下民众享受高品质文化产品、精神文化不断增长的需求,也是宜昌城市文化、消费体验的不断升级,城市活力不断迸发的体现。
文化,或许从来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生动可见的一处处景致、一段段音乐和一段段历史串联,文化,是人间烟火的凝结,也是人生百味的沉淀,对于宜昌市民来说,音乐已从宜昌人的生活日常演变为这座城市的文化气质和最鲜活的精神力量,长江钢琴音乐节,草地音乐节、稻田音乐节、泡泡音乐节轮番上演......人人都是舞台上的一员,随时随地享受音乐,用音乐传递情感。长江合唱大会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城市更多的文化气质,既有长江合唱大赛,又有长江流域合唱艺术发展论坛,还有屈原故里赏民俗歌舞、三峡大坝看大国重器,让无数人在歌声里、体验中感受长江之美、宜昌之美、人文之美。
长江合唱大会,某种意义上,也给宜昌的文化定位更多的启发,文化并不总是意味着老气横秋,很多时候能够与城市发展相呼应、与百姓的生活相共融,甚至与城市的精神气质融为一体,如从打造“长江夜游”灯光秀、到行浸式山水夜游演艺秀《梦回车溪》,再到新版话剧《屈原》、沉浸式穿越剧《三峡盛典》等演艺产品引爆网络,填补了宜昌大型旅游演艺项目的空白;同时文化赋能城市升级美好生活,如从线上线下举办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到高质量举办“屈原文化研究国际论坛”、宜昌城市品牌宣传周,再到位居全国城市传播百强榜(地级市)第14名,“一座来电的城市”让人迅速记住宜昌,文化品牌亮出人民形象,凝聚了人心,更促进了城市高质量发展。
正因为如此,在宜昌,也有了越来越多的网红打卡地和众创空间,甚至出现了自觉发现的城市之美。一条路,因腾岸复绿护一江春水向东流,由此成为培养市民生态环保意识的教育基地,一家书店,因承载着宜昌厚重的阅读记忆,而成为市民内心眷念的文化地标;一条文化街区,因与某段历史相关,见证蹉跎岁月,而成为市民津津乐道的传说故事。
文化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文化是不断被实践着的,也是不断被建构着的。当文化与经济、与生态相结合,与网络直播、线上展演、经典阅读、线下体验相融合时,显然不会只是科技赋能的某款文创产品、某个创意街区,而是一种能够激发出更多创造力、创新力的发展动能。假以时日,这些终将沉淀为这个城市文化自信的新标识,也终将成为这个城市里无数人文化记忆的新拼图。
文化,总是一头连接着过去,一头承接着未来,而更多时候则意味着充满烟火气的当下。这里有蔡文静每次回家都要吃的红油小面,简自豪最爱的萝卜饺子,赵芸蕾喜欢的凉虾,每一口都浸润生活的香甜苦辣。这里是诗歌之城、钢琴之城、橙子之城、活力之城, 浓浓文艺范儿、甜甜果香味儿,有山水养心、有美食养胃、有美人养眼,出门遇青山,吐露悠然见南山的惬意。宜昌汇集众多高光,曾四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十大秀美之城,当前正在谋划推动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打造世界级的宜昌。
其实,放眼古今,长江两畔,大城之滨,从来都不缺少诗意的栖居。唐朝大诗人李白在首次出峡路过宜昌时,写下了“远渡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深岁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千古名诗,千年后的郭沫若写下“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的诗句,如今,韵律迷人、绿意盎然的新时代长江之歌正在宜昌欢快回响,嘹亮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铿锵音符,那是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爱,也是对这座城市最隽永的眷念。这歌声,回荡了两千余年,至今仍丝丝入耳、余音绕梁。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颜苗(中共秭归县县直机关工委)
责编:廖逢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