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多一些“扎根式”人才帮扶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2日23:15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9月7日,武汉全市组织工作会议召开。武汉市委书记郭元强指出,要最大限度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加快把武汉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

“育材造士,为国之本”。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人才振兴尤为奔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振兴工作,他提出,“要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人才振兴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迫切需要,更是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当前各地纷纷组织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产学研示范基地建设、志愿者乡村支教、驻村干部挂职等丰富多彩的人才帮扶活动,这些活动效果佳、周期短且落地性强,但也往往变成“一股脑”“一阵风”,对于乡村振兴的长期性、持续性、稳定性、彻底性而言,很难产生标本兼治的长远效应。

要解决此类帮扶人才“留不住”、帮扶成效“难持续”等问题,则需要多一些“扎根式”的人才帮扶。广袤的农村是一片干事创业的沃土,只有真正地扎根农村、服务农村,才能使整个人才输送的路径保持“良性循环”“多方共赢”,才能在打破农村发展瓶颈的过程中盘活人才效能。“扎根式”帮扶需要建立稳固的链条机制,地方可以与邻近的高校深入开展合作,将高校专业性、综合性的人才资源集中性地输入到乡村,与乡村振兴的人才缺口形成高度契合,将彼此之间的供需关系转化为持续、长久性的链条机制。人才作为帮扶的主体,应当牢固树立对于农村发展的信心,摒弃“同质化”“功利化”“盲目化”思想,利用自身专业的知识技能以及敢于创新的勇气服务于乡村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还需要正视的是,当前我国乡村不仅正面临着“空心化”“老龄化”问题,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爱惜人才的环境较差,这直接会影响到人才帮扶的效果。在各地加大力度发展内生动力和培养后备人才力量的同时,如何从外界吸纳人才、留住人才、安顿人才、壮大人才,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核心与关键。因此,在乡村与人才开展互动的过程中,当地首先必须重视优质人才的培育工作,将人才环境变“优”,形成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浓厚氛围。例如搭建能够有效运转的人才干事创业平台,创新完善乡村人才政策与制度,让愿意留在乡村建功立业的本土人才留得顺心,让愿意服务基层回报乡村的外来人才留得安心,还应当大力挖掘本土人才,把乡村现有的、有潜力的“土专家”“田秀才”找出来,与外来帮扶人才交相辉映,形成乡村振兴的最大合力。

人才强则国家强,人才兴则乡村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愈发需要有思想、知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参与其中,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要素,必须坚持党管人才,紧紧围绕乡村需求确保人才帮扶“精度”,狠抓创新将“输血”变“造血”拓展人才帮扶“深度”,用心用情用力保障人才帮扶“温度”,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全力加强人才建设,筑牢这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力支撑。

人才能够充分为社会所用、造福社会应该是最美好的一件事。城市也好,乡村也罢,人才就像一颗颗饱含着希望的种子,即使身处大地之下、旷野之中,根深才能叶茂,只要多一些“向下”的扎根精神,定能“向上”拔节生长,在激扬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贡献甘甜硕果,全力绘就乡村振兴的“人才美景”。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蕴弛(武汉江夏区)

责编:丁楚风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3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