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和合共生,文明互鉴”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外嘉宾认为,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亚洲各地的文化遗产,既是亚洲悠久历史的珍贵见证,也是维系亚洲文化认同的重要纽带,值得亚洲各国人民共同守护、世代传承。
众所周知,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的瑰宝,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而和合共生、文明互鉴的理念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兴起的。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从“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到馆藏珍品搭成“数字快车”,实现“活起来”“潮起来”的完美蜕变;从加大对非遗传承人才的培养力度、着力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科研和技术研发,到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将文物保护纳入公益诉讼范围内……在中华大地上,一个个文化遗产走进百姓心田、进入国际视野,成为全人类的文化“瑰宝”。与此同时,因传承保护、守正创新,越来越多的中华文化遗产为世界文明增色添彩,在世界文明的“百花园”中绚丽绽放。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多元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密切,这使得各国人民更加重视在文明交流互鉴中保护文化遗产。以举办本次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为例,通过一个个文化遗产展览、一场场文化交流活动、一部部文化影视剧作品,全方位、多层面弘扬多元文化的精神内核,吸引世界各国人民以开放的心态尊重、欣赏和接纳中华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了解,共同推动文化多样性的繁荣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以举办论坛为媒介,叫响“和合共生,文明互鉴”主题,搭建起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联合考古、保护修复等文化遗产领域国际合作桥梁,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将在全球范围内树立文化传承发展和文化国际合作的亚洲新典范,也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注入文化遗产力量。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也要看到,文化遗产生动述说着过去,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守护好中华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为了让后人了解和学习历史,更是为了人类对于文化认同和归属感的不懈追求。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力度,动员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中来,譬如通过参观博物馆、阅读相关书籍、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在亲眼欣赏和亲身游历中感知历史、认同文化;另一方面,讲好文化故事、加强交流互鉴,打开人文交流的新场景,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文明成果,积极促进文化遗产领域国际合作,让中国好声音在世界各地传得更开、散得更广,有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繁荣发展,为世界文明百花园贡献新的中国文明力量。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以文弘业,启智增慧。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全局性的民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一人一举之力,需要的是全社会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久久为功。让我们携起手来、汇聚合力,下大力气提升保护力度,持续关注那些正在消失的文化遗产、传统工艺,这既是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永远熠熠生辉的务实之举,也是坚定文化自信、延续历史文脉、续写文明佳话的应有之义。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付云(襄阳市襄州区委宣传部)
摄影:王丽(襄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