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入实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三年行动。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相互促进。
武汉是传统工业制造业发展重地,而服务业的发展则是加快武汉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从近十年武汉市三产比来看,从2012年农业、工业、服务业分别占GDP的3.4%、45.2%、51.4%,到2022年的2.5%、35、6%、61.9%,服务业持续保持高位增长态势,超过工业成为第一大产业,而工业则面临新旧动能转换和需求不足等诸多挑战。因此,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两业融合”正是在国内外环境严峻复杂,需求不足制约明显的背景下,推动武汉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链延伸的重要途径,通过打破原有产业边界,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交叉融合,从而培育新业态和新模式,从工业经济向服务业经济转型升级,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坚持错位协同,形成融合发展合力。武汉各区在长久发展以来,逐渐形成了各自的重点产业布局和产业优势,加速“两业融合”的关键在于鼓励中心城区与新城区发挥不同的资源禀赋“错位发展”,探索符合区域特色的融合发展模式,从而形成协同融合发展合力。如江汉区作为武汉商业的传统优势区,应聚焦金融商务、商贸流通和通信信息等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科技金融创新、数字文化等业态,优化供应链物流、信息服务等模式,推动服务业制造化。江夏区在汽车等传统工业支柱产业基础上,前端聚焦智能座舱、网联服务等领域深入开展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后端打造汽车后市场生态,发展汽车零部件维修回收等服务,让制造业向研发设计、售后服务等环节延伸,推动制造业服务化。
加大自主创新,激发融合发展活力。伴随信息技术发展和生活品质的提升,消费者对产品有大量的互补性和延伸性的服务需求,如定制服务、咨询服务、回收服务等,市场竞争正在从“产品”向“产品+内容+服务”的趋势转变,企业之间也从产品转向整个产业链的竞争。而目前武汉的产业布局中,传统产业所占比重仍然偏高,同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较为缓慢。面对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需要以“两业融合”为契机,加大创新投入,聚焦研发设计和关键技术攻关突破,提高产品体验和服务保障,既发挥“制造+服务”叠加优势,也释放“融合+创新”组合效应,进一步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从价值链下游到上游的延伸。
强化主体培育,优化融合发展生态。《武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培育一批创新活跃、效益显著、质量卓越、带动效应突出的深度融合发展企业、平台和示范区,使两业融合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市场主体是产业发展的持久内生动力,需要进一步引导头部企业和“链主”企业等主体深化路径模式探索,带动上下游企业分工协作,构建良好产业融合环境。同时,还需优化人才培养生态,人才是“两业融合”的主要根基和源泉,要完善人才引育体系,统筹培养复合型人才、混合型管理人才,强化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呈现出相互依存的发展趋势下,“两业融合”是产业发展规律的大势所趋,也是撬动武汉制造业实现新飞跃的关键之举,更是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必由之路。要充分发挥“两业融合”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现代产业体系,为武汉经济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邹隽若(武汉市江夏区)
责编:廖逢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