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以“农”墨重彩绘就好“丰”景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21日17:33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田野稻花香,渐知秋实美。”又到了一年9月23日,是秋分时节,也是中国农民的丰收节。我国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南方部分地区的中稻,东北、西北部分地区的马铃薯,以及各主产区短生育期的粮油品种已经陆续开始收获。田间地头,上演着一幕幕农忙景象,乡村宜居的“诗画田园”在中华大地跃然而出。

如今,随着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与普及,中国的农民得以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形象,一大批高学历、爱农业、懂技术的回乡能人或从高校走出的青年成为新农人,站上乡村振兴中心,带来新理念、新模式、新思想,结合他们经历与学历,发挥了不同的特长,塑造了技术型、知识型“新型职业农民”形象,农民在新时代成了很好的职业。未来的发展历程里,一方面要营造争当“新农人”的良好环境。鼓励完善相关配套体制机制,以优良的政策环境,吸引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让新农人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里、在新的发展环境中做大做强新农业,推进“先富帮后富,大家一起富”的发展方向,让更多的“新农人”满怀热情投身乡村振兴中。另一方面要构建当好“新农人”平台基础。探索更优良的渠道,组织技术能人到田间地头一线传授技术、普及知识,搭建农户与市场的桥梁,以高素质农业劳动力应对农业劳动资源短缺、农民与消费者共同承担农产品生产的风险并分享收获、探索出解决食品安全不被信任问题的新路径。

现在,行走在广袤的乡村大地,我们可以欣喜的看到,如今中国的农村一改过去“脏烂差”的现象,生活垃圾达到分类、收集、转运、处理的链条体系,在干净整洁的基础上形成山水田园、处处图景的美好画面,农村的庭院错落有致、农村的产业蓬勃发展、乡村的旅游别具特色。我们要清楚的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聚焦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厚植乡风文明之风,筑起乡村振兴文明新高度,做好文化、法制、风俗多个方面的建设,在思想和行动上与乡风文明建设相统一,达到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效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优良的环境,推进农村文化、农村治理和人的现代化同步实现。要创新产业发展为乡村发展提供保障,各级要贯彻落实好产业扶持政策,激活发展动力、发展新型高效产业,解决资源不足等问题,帮扶发展力不足、发展资源紧缺的乡村产业,向上级部门申请合理的物质帮助与资源帮助,积极引导乡村产业走好创新发展之路,推动各项产业的长足发展。

“夫民之大事在农”,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治国安邦的战略高度强调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抓好农业工作,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国家安全的压舱石,必须要发展好、守护好,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的端在在自己的手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农业乃兴邦之本,亦是国之重器,我国农业的极端重要性长期不会改变,必须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采取务实有效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保数量、提质量、拓边界。

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此外,还需多方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因地制宜针对性引导扶持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

现代农业高歌起,无限生机绽沃野。新农人职业有了“奔”头,做农民有了“钱”途,乡村振兴下的村庄,正实现向“聚名气、聚人气、聚财气”转变,一幅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崭新画卷正在中华大地万里田畴上徐徐展开。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楠(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王舒娴】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