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与金桂同至,盛会踏潮涌而来。当《同爱同在》的歌声响起,漫天的桂花瓣在“大莲花”上空飘散纷飞,一袭沁人的花香让人格外心醉。在满眼阑珊的油纸伞灯和琴棋书画间,水墨诗画伴烟雨江南徐徐出境,只此青绿随翻涌潮水相生相依,宋韵诗词同国风少年款款而来。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文化与运动相融的亚运盛会,在钱塘江畔拉开帷幕,闪耀出“何以中国”的熠熠光芒。
亚运于杭州,是初次相遇,是慢慢磨合。杭州集满城之力,以悠悠历史和厚重文化真诚回馈。56个竞赛场馆和31个训练场馆如期建成,3.76万名“小青荷”与148万余名城市志愿者笑迎宾朋,11个地市最具代表性的歌舞、戏曲和“非遗”展演静候佳宾,穿梭于6个办赛城市的复兴号亚运智能动车组摆渡接驳,亚运村里的中医推拿和定制菜单尽显开放包容,开幕式上《国风雅韵》《钱塘潮涌》《携手同行》三大篇章演绎着中国文化、运动精神与亚洲风情的互联互通。正如第四十二届亚奥理事会主席谢赫·塔拉勒·法赫德·萨巴赫所说,“我相信杭州已经准备好了,这将是一届出色的亚运会。”
同样出色的,还有于细微处流露的东方美学,动感飘逸的“大莲花”尽展钱塘江水的灵动与杭州丝绸的妩媚;亚运火炬“薪火”和亚残运会火炬“桂冠”传递着“薪火相传”与“勇夺桂冠”的美好祝福;“湖山”奖牌叙说着良渚、西湖、大运河等三处世界文化遗产的壮美故事;“虹运紫”与“湖山绿”演绎着国人独特的色彩美学。从立春开幕的北京冬奥会,到秋分时至的杭州亚运会,从憨态可掬的“冰墩墩”“雪容融”,到淳朴敦厚的蓉宝,再到灵动活泼的“三小只”,在二十四节气的流转更迭里,在国风元素的打磨塑造间,一个善于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在贯穿古今的东方智慧里著妙笔文章的国家,正厚积薄发,一鸣惊人。
国之赛事,开启的不仅是一段争金夺银的竞技征程,更是一场跨域国界、超乎时空的文明之旅。历史永远记得1990年9月22日这一天,一注来自西藏念青唐古拉山下的亚运圣火,历时一个多月的传递,在北京首次点燃,拉开了中国高质量举办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的序幕。33年来,由中国承办的亚运会从第11届办到第19届,办会之城从长城脚下到珠江两岸,再到钱塘江畔,从举全国之力举办亚运盛会,到如今着眼长远发展共建亚运之城,中国的综合国力与办赛能力早已今非昔比。
弄潮儿向涛头立,这是《潮起亚细亚》带给我们的联想与启发,也是一个国家赶超奋进的内在动力。2016年以前,因国际技术封锁、参数标准不明,中国造不出一条合格的“冰状雪”赛道。本次亚运会,中国已搭建可同时满足8万观众上网需求的亚运专网,开启无障碍交流的5G新通话,串联亚运村内物流车辆实时监控调度的无源物联,打造史上首个“数实融合”点火仪式。正如华为涅槃归来时说的那句“轻舟已过万重山”,从“神舟”飞天、“嫦娥”奔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杂交水稻”,到华为突破制裁,实现14000多个零件全部国产化,比亚迪亮相德国慕尼黑车展,进入2023年上半年车企销量全球Top10,中国正迸发出一种自力更生、不断超越的昂扬力量,像浪潮一样奔涌向前,与世界交融激荡。
万千凝眸,而今翘首,最忆是杭州;国风雅韵,同心同行,最美中国风。让我们在千年文明与科技视效的激情碰撞间,在东方美学与国际视野的交融共生里,在中国风范与亚洲风情的交相辉映中,讲好中国新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黄青青(宜昌五峰)
责编: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