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预制菜进校园话题引起了大众的热议,不少家长对预制菜持质疑态度,对预制菜营养和安全表示担忧,还有家长为了让孩子的饮食得到保障,不惜辞职送饭。
在未来餐饮发展中,预制菜有非常广阔的市场。根据《中国烹饪协会五年(2021-2025)工作规划》,国内预制菜的渗透率已达10%至15%,预计2030年将增至15%至20%,市场规模可达到1.2万亿元。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快捷、便利的食品成为市场主流。预制菜作为一种即时可用的解决方案,正悄然渗透越来越多的消费场景。
学生餐桌无小事,校园餐食更应注重安全、营养、卫生。在“如何看待预制菜进校园现象”的话题投票中,有超过80%的网民选择“不赞成”,仅有不到10%的网民认同。家长反对的理由,主要集中于对预制菜的安全、质量、营养和消费知情权。当前整个预制菜行业还存在冷链物流支撑力不足、行业标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成为预制菜进校园的亟待解决的隐患。
新兴行业需要新的制度规范,在预制菜进校园前,不妨先“预制”规矩。《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及,要“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目前多个行业协会已发布数十项预制菜方面的团体标准,多地也发布有地方标准,但预制菜尚无全国统一的强制性标准。无论是从保障消费者权益,还是从维护预制菜健康发展的角度看,相关部门也要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明确相关行业标准,建立全程可控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真正让预制菜成为放心菜。
预制菜作为校园餐,不能一概否定,“一刀切”禁止。从营养学角度看,食品安全有严格监管的预制菜反比食堂现买现做模式更容易实现营养均衡。还有的学校原本就没有规划食堂、食堂运营成本、管理难度大等原因,无法满足供餐需求时只能选择供餐公司,而供餐公司考虑配送效率和成本,则会选择采购预制菜。因“校”制宜审慎尝试引进,设置“高门槛”,把好“审议关”,深入研判、充分沟通、征询学生和家长意见,科学选择品牌,确保膳食合理搭配、菜品不断更新。
预制菜进校园,关键在“预”,解决在“制”。多方合力规范行业标准,做好科普正确引导,让学生吃的健康安心,夯实家长消费信心,在食品安全这件大事上,给予孩子们全方位的呵护。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桂菊(湖北宜昌)
责编:丁楚风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