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部自媒体短视频《逃出大英博物馆》上线后火爆出圈,将文物拟人化的视角讲述了一盏中国玉壶“逃出”大英博物馆寻乡归家之路的故事,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共鸣。视频爆火的背后,蕴含着深深的家国情怀,“请大英博物馆归还中国文物”呼吁也在互联网掀起热潮。
小短剧为何引起大共鸣? 近些年,国际文物流失与返还一直深深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200多家博物馆,存放的中国文物至少有164万件,而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之一,多达两万三千多件。而大英博物馆近期被爆出多件馆藏文物“不翼而飞”,约2000件珍贵文物下落不明,《逃出大英博物馆》站在热点话题的风口,也让“文物在国外保存得更好”的说法不攻自破,多国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本国文物,对文物保护这一历史命题有了更深的关注和思考。
《逃出大英博物馆》以贴合时代的艺术手法呈现了流落海外文物的处境方式,使中国传统文物、文化走进大家视野,不只是为“历史上流浪的文物”发声,更是为中国历史文化发声,将我们深切的民族情感凝聚于此。三集短片时长加起来不过17分钟,却饱含满满的细节。“小玉壶”跨越千山万水回到祖国,只是为了带回流失在外的其他文物们的家书;剧中还设置谐音“瑰葭(归家)路”公交站,表达“万里瑰葭路,终有归家时”的强烈期盼。
从制作上,我们也看到自媒体短剧审美的提升,不盲目从众,通过小切口表达,用其精细化的制作和一个民族深沉而隐秘的内涵赢得了观众发自内心的掌声。短片中戳中泪点的语句也不止一处,“总有一天,流落在外的中国文物会风风光光,堂堂正正地回家”,短剧不再单纯是娱乐工具,而是年轻创作者们借短剧形态表达国家宏大主题与深切情感的途径,《逃出大英博物馆》为自媒体创作者树立了良好的作品典范,不一味追求流量,不以低俗内容博取眼球,而是将流量作为正向价值和文化传播的“话筒”。在视频爆火之后,不少博主也纷纷加入此话题,以拟人化的视角复刻藏于漂泊在外的文物情况,表达期盼文物归家的真挚情感。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文明的印记。近几年在各方努力之下,共15万件流失文物回归祖国的怀抱。文物回归不能仅靠艺术创作者们,更要多方合力,对于现有文物,我们应加大文物保护力度,让更多文物古迹释放出正能量,国家积极同世界各国开展文化遗产交流合作,实施流失文物追溯返还行动,为破解文物追索难题贡献中国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秦雪花(宜昌兴山)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