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数字技术赋能,激发传统文化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0日17:57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今年“双节”假期,北京瞭仓数字藏品博物馆、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等运用数字技术,传递着蕴藏在文物里的价值,为观众提供文化盛宴。新兴数字技术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相融合,让历史和文物“活”起来,为其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激发传统文化新活力。

以科技的力量赋能文物保护。文物是文明的载体,具有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数字技术则能为文物提供“永生”的可能。一方面,要持续运用环境监测技术、多光谱技术,为文物的发掘、修复、保存提供合适的环境,避免或缓解其损坏老化,让大量“沉睡”在仓库里的珍贵文物得到良好保护。另一方面,要加强数字采集技术的应用,依托文物数字化为珍贵的文物留存外观尺寸、材质成分等文物所蕴含的信息进行记录、建档,让文物等文化资源乘“网”上“云”。目前,珍贵的立体文物主要采用成本较高的多图像三维建模,其它文物则主要采用环拍方式采集数据,实践中仍存在成本较高、流程繁复等问题,需要等待三维激光等扫描、摄影测量的进一步成熟和应用。

以技术的发展促进文化传承。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媒介技术的演进,要让珍藏在橱窗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的遗迹、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乘着数字技术之风来到观众身边,就要发挥数字技术信息承载量大、展现形式多样、传播方式更具吸引力等优势,不断降低传承传统文化的门槛。从采用实时渲染和动态光照技术、让观众身临其境“爬长城”的“云游长城”微信小程序,到《2023中国诗词大会》现场出现的“虚拟数字人苏轼先生”,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更亲民、更具象、更生动,为观众打开了文化传承的一扇窗。同时,如何平衡数字技术的“快”与文化传承的“慢”,更需要在技术应用中保持定力、不断探索。

以创意的活水激发文化创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交出亮眼成绩单,其中,数字出版、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和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等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为30.3%、18.6%和10.2%,彰显文化新业态的巨大潜力。这也提示文化从业者,一定要强化“互联网”思维,不断拓宽视野、博采众家之长,用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要将数字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衍生品的开发全过程,有效缩短研发周期、精准把握文化消费趋势,用技术让创意成为现实、让创新催生产业。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发展的“数字含量”正在不断提高,数字技术为感知中华传统文化增添了更多打开方式。不断找寻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的有机结合点,绘写出新时代瑰丽多姿的文化画卷。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何君怡(武汉市江汉区汉兴街道)

责编:廖逢倩

【责任编辑:杨虹磊】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