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楚天评】东湖评论: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2日14:58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近日,宜都市委宣传部推出“宜学都讲”系列视频,松宜矿区管理委员会青年宣讲员赵曼妮讲述了松宜矿区美丽蝶变的故事。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打通“废弃矿山到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

松宜矿区地跨宜昌、松滋两地,曾是湖北省第二大煤炭生产基地,高峰时煤矿达数十座,年产原煤逾百万吨,职工上万人。2017年,松宜矿区将10多家煤矿、坑口关闭,告别“煤经济”,结束了百年开采历史。没了“煤饭碗”,松宜矿区积极践行“两山”理念转型发展,开展矿山复绿,在裸露的山体、煤炭堆场种花、栽上树木等。如今,大地蓝绿交融,青山延绵不断,曾经的废弃工矿场地已华丽转身为美丽的绿色家园。

实现“废弃矿山”向“绿水青山”的转化,关键在于增强生态文明意识,保护生态环境。松宜矿区关煤矿,以壮士割腕的决心和勇气,让矿区由“黑”转“绿”。实施流域综合治理,拓宽硬化泥泞乡道,带动周边村组道路、水源、乡村环境提档升级;采取综合整治+复垦复绿的模式,恢复土地资源、增加林地及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价值;通过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入社会资金修建弃渣加工厂,将弃渣加工制成当前市场需求量日益增长的机制砂,真正实现变废为宝。当然,矿山修复,不能一“绿”了之,关键在持续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扎实开展生态保护修复,为子孙后代修复生态空间的同时,激活沉睡的工矿文化密码,探索出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兼顾,将生态价值转化成经济发展动力的“妙招”。

实现“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要把“包袱”变财富,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挖掘传承工矿文化,总结提炼“战天斗地 浴火重生”松宜精神,打造独具矿山特色的文旅景点;创新消费新空间,留用工矿厂房,修缮改造成特色民宿和教育实践展馆,建成全省唯一采煤研学基地;培育新业态,改造废弃煤矿建成生态采摘园,发展民宿、农家乐等产业,带动村民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真正实现区域生态、经济与文化等资源产业有机融合路径,蹚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的新路径,达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

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黎竹(宜昌宜都)

责编:廖逢倩

【责任编辑:丁玥】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