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楚天评】东湖评论:创新赋能三大,百年发展闪光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5日00:40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金秋十月,凤凰来宜;求索溪畔,群贤毕至。徜徉校史馆内,一段段光影斑驳的音像展示和一叠叠保存完好的纸质档案,记录着百年学府的变迁成长;驻足科研成果展上,一个个成绩斐然的科研项目和一篇篇专精特新的专著论文,诠释着学术立校的使命担当。这所肇启于医学教育,成长于改革开放中的大学,历经沧桑而不辍,创新求变而奋进,唱响了一曲与国家共命运、同时代相偕行,求科教之强盛,谋发展之进步的恢弘赞歌。

立长江三峡之畔、屈原昭君故里、世界水电之都的三峡大学,于百年来深耕荆楚沃土、传承创新精神,始终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科研创新为使命,积极打造大平台,培育大成果,助推大项目,形成大影响,建有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5个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000余项,12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据美国斯坦福大学和爱思唯尔数据库发布的第六版《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显示,三峡大学17位学者荣登“2023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其中7人次同时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位居湖北省属高校第一。

科研成果的量质并举是彰显学校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志,而创新精神的薪火相传则是推动学校激流勇进的不竭动力。翻开三峡大学科技发展研究院的官网,“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的标语赫然在目,2022年3月,学校启动科技创新赋能发展强基计划,瞄准对科学发展具有导向作用的前沿科学问题、对工程技术创新具有关键作用的工程技术难题、对产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产业技术问题等,一体布局科研平台优化固本、科技资源调配增值、“窗口性指标”提升赋能、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智领未来”推广等五大行动,在太阳能综合利用,三峡大坝、葛洲坝等国家重大水利水电工程中的结构安全与运维、坝基坝肩安全稳定与生态修复,化工围江,钢铁酸洗废液“变废为宝”,酵母中GSH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等领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卡脖子”的难题,产出了一个又一个“从0到1”的创新成果。

学校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不止育人更要育才。近年来,三峡大学深入实施“青年拔尖人才”“人文社科振兴计划”、雏鹰培育等科研人才项目,集中优势资源培育高水平创新团队、高层次科研尖兵,先后举办95场“三峡·天问大讲坛”和68场“三峡·求索大讲坛”等高端学术论坛,借学界泰斗和学术名家之力,助力学术骨干成长成才。100年来,三峡大学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35万多名医学、教育、水利、电力、化工、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涌现出一大批如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工水力学研究所所长的胡亚安,荣获“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的杨启贵、杨泽艳等一大批参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破解行业发展难题的学术大师、兴业之才和治学栋梁,他们既仰望星空做科研,又俯察品类服务一方发展,用一项项星光熠熠的科研成就,汇聚成三峡大学今日的星河璀璨。

站在建设高水平一流大学、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广阔舞台上,走向开启百年新征程的浩瀚旅途中,更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以融合创新思维开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三峡大学深谙此道,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科研技术攻关反哺国家发展要事;与市委、市政府双向赋能,在争取政策关怀和科研支持的同时助力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90余所高校开展跨地域开放互动,深化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与百家龙头企业深度合作,打通技术专利交易通道,实现了科研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融合。

岁月倥偬、初心不改,致敬百年、薪火相传!回望峥嵘岁月,无数三大人在创新精神的浸润中求变求知、奋楫笃行;展望新的征程,全体三大人必将赓续创新力量,持续绘就“求索溪畔做学问,翠屏山下育栋梁”的宏伟蓝图。风正劲、帆已升,愿三峡大学历经山水、他日回归,永葆初心。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黄青青(宜昌五峰)

图片:三峡大学宣传部提供

责编:袁莉莉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