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让爱粮节粮“听得见”“摸得着”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24日17:42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数十载的“吃不饱”困境,把对“粮食”的敬畏刻进了中国人的骨子里。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资的充裕,各种浪费粮食的现象却越来越普遍,人们对“粮食”的敬畏之心正在逐渐丢失。

2022年,我国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每天都有几万吨的食物被丢弃。联合国也在近年发表过关于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的报告,预警全世界将面临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

“小米粒”关系“大民生”。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世界粮食危机凸显,多地面临粮荒。在这样的环境下,加强爱粮节粮宣传,多措并举守住粮食,无疑是增强国家抗风险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我们每个普通人维护国家安全的具体行动。

爱粮节粮,要重视宣传引导,让更多人“听得见”。节约粮食看起来只是个人的小事,但乘以14亿人口,就是天大的国事。要加强主流媒体的宣传引导,倡导绿色消费理念,举办科普活动,通过具体鲜活的事例向公众传达粮食资源的珍贵性和节约粮食的重要性;拓宽宣传渠道,充分利用全媒体平台的传播和互动优势,形成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如备受关注的“光盘行动”等,让爱粮节粮成为生活新时尚;运用最新的媒体技术,制作精美的数字内容和动画视频,让大众能以更生动直观的方式认识粮食,提高爱粮节粮的积极性。

爱粮节粮,要重视躬行实践,让更多人“摸得着”。《论语》有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爱粮节粮如果只停留在口号宣传上,也容易陷入同样的尴尬。近年来不少中小学都开始践行“农场+校园”模式,通过在学校开辟“农场”,种植各种应季的农作物,将校园劳动课从理论学习变为具体的劳动实践。孩子们可以亲身参与粮食生产的各个环节,将“粮食”从抽象的概念中剥离,变成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的真切体验。

校园之外,我们的社会也在逐步引导大家重新参与劳动实践,例如湖北宜昌运河公园管理处连续两年在公园开辟种植区,并在农作物成熟后对全体市民发出邀约,鼓励居民参与收油菜、割稻谷、挖红薯等活动,鲜活生动的劳动体验无疑是最好的爱粮节粮宣传实践。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每个人都应从自身做起,时刻保持对粮食的敬畏心,让爱粮节粮变成永不过时的实践课。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向珏(湖北宜昌)

责编:丁楚风

【责任编辑:王舒娴】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