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让夜经济从“网红”走向“长红”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23日16:00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近日,2023中国夜间经济论坛在海南三亚举办,期间发布的《2023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指出,夜间消费需求已全面恢复,今年前8个月,游客月均夜间出游频次为3.27次,而全国夜游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57万亿元。

当下,有不少城市靠着火热的“夜经济”,挥别了“夜太黑”的过去,在网络短视频的加持下,彻底“火出圈”,成为人气爆棚的“网红城市”,吸引众多市民和外地游客纷纷慕名打卡。但有些网红夜城市却因经营模式单一缺乏创意、配套设施不健全、食品安全等问题,火遍朋友圈如昙花一现。夜经济想要可持续性发展,光靠热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做好差异化、多元化、规范化的功课,才能让夜间经济从“网红”走向“长红”。

差异化布局打造独特的夜间经济消费新场景。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夜间经济并不只是灯光秀、逛夜市、吃美食这么简单,要想夜间经济有持久的发展动力,就要与属地特性和属地文化相结合,寻找差异化,打造独有性,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和品质化的需求。一段时间以来,多个城市因地制宜挖掘地方文化底蕴和特色消费资源,打造夜间差异化消费场景,促进夜间经济与地域文化等元素融合发展。比如,武汉开展“夜上黄鹤楼”主题游园活动,让市民游客沉浸式领略诗文魅力;西安大唐不夜城时不时闪现身着传统服饰的大唐仕女,在《西安千古情》《长恨歌》等为代表的夜演熏陶下,将文化底蕴和古都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加强文化输出的同时,与独有的属地文化融为一体,成为城市标识。

多元化场景点燃城市夜间经济的发展新引擎。发展夜间经济的核心是在时间和场景上延伸消费链条,针对不同人群需求提供多元服务。当前,夜市消费的主力正在快速迭代,光靠美食已经很难打动有更多消费需求的年轻人了。发展夜市还得走心、走实,不断创新消费场景和产品供给,逐步摆脱以往的单一服务业态,延伸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和领域,有多元化的消费配套,才能做实、做足夜间经济。“夜长沙”的火爆,不仅有美食、有网红品牌和“网红打卡点”的加持,更有灯光秀、演出、展览等文化活动的点染,具有历史厚重感的老街区不断适配年轻人的饮食生活和消费习惯,构建体验式、娱乐式、互动式的多元化场景,不断满足消费者多元化、多层级的夜间消费需求。

规范化管理让夜间经济与文明共同迸发活力。夜间经济要想长期健康发展,规范化经营管理很重要。部分夜间经济在发展时,存在光污染、噪音污染、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问题。各地要在做好科学规划空间布局的基础上,出台支持夜间经济发展、促进消费升级的政策文件,建立健全配套设施和服务,凝聚各方力量,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和公众等主体多方协同,合作治理的规范化管理模式,以“包容”但不“纵容”的监管思路,不断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同时强化宣传引导作用,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积极打造安全健康、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市容环境,在燃起城市“烟火气”的同时也守护好城市文明的底线。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夜间经济的打造要结合城市特色因地制宜,构建多元化消费场景,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消费质量与内容供给,促进夜间经济从“网红”走向“长红”。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萌萌(宜昌夷陵区)

责编:丁楚风

【责任编辑:廖逢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