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暖心助餐,保障老人“舌尖上的幸福”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03日09:14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尊老、敬老自古便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近日,民政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计划在未来两年大力提升全国城乡社区老年助餐服务覆盖率,服务网络规模化,基本形成多元供给格局。这项暖胃又暖心的工程,在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照顾负担以及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大力发展老年助餐服务网络,体现的是社会对于老年人的尊重与关怀,为的是让更多老人和家庭收获幸福和安心,助力写好新时代下爱老助老的民生大文章。

与时俱进,应对生活方式的转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许多传统家庭结构逐渐改变,子女离家工作,生活距离增加。独居老年人的数量与日俱增,而部分老年人的身体条件也限制了他们独立完成日常饮食。上海闵行区的莘庄镇,在镇域范围内先后开设了八家社区食堂和三个助餐点,满足了老年群体的就近用餐需求;北京西城区的老年助餐点,通过提供集中配送服务极大改善了辖区内老年人的用餐现状。老年助餐服务让老年人不再陷入害怕给子女添加负担的困境,在家门口也能吃上物美价廉的“暖心饭”。

势在必行,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中国面临着空前的人口老龄化挑战。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2.8亿,占总人口比重约19.8%。我国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老年人口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同时,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以及城市人口流动,空巢老人的衣食起居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性难题,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成为了行之有效的答案,是国家和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和社会转型问题的积极回应和重要举措。

继往开来,展现社会关怀和责任感。中国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的价值观念深入人心,大力发展老年助餐服务网络,旨在为老年人提供便利、舒适、有尊严的生活环境,更体现的是党和国家对老年人的关怀和尊重。一些地方积极创新,增设“老年餐厅”“老年餐桌”,拓展老年食堂的社区养老服务功能,把暖胃又暖心的服务送到老年人身边,让餐桌也成为了“书桌”“茶桌”“会议桌”,极大丰富了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这不再仅仅是老年人吃饭的场所,也是他们乐享晚年的地方。

护国佑民,增进老年人福祉和社会稳定。老年人在家,菜多了吃不完,菜少了营养不全面,剩菜剩饭热了一遍又一遍……完善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菜品丰富,营养全面,从口味到食物软硬度等方面,适应老年人需求,更能针对老年人体质个性化提供健康营养的餐饮服务。上海永康城大居的社区长者食堂,用颜色将菜品分类,提醒就餐老人哪种可以多吃,哪种要少吃;北京西三旗街道的老年助餐食堂,不仅提供各种主食和地方小吃,还照顾了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少油少盐、软烂适中……老年助餐服务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增强了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同时还能够减轻家庭照顾负担,为子女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老年助餐服务既是老人群体关心的“生活小事”,也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传递出了浓浓的民生暖意。同时,在推动老年助餐服务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服务质量、推进社会参与与创新以及合理配置资源等方面的努力。在不断完善和优化中,老年助餐服务将进一步提升社会福祉水平,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尝到幸福滋味。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蹇豪宇(宜昌夷陵区)

责编:丁楚风

【责任编辑: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