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耕好“无形良田”,端牢中国饭碗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03日19:06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近日,湖北省农业发展中心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湖北省粮食烘干能力提升行动启动以来,减少粮食因霉变损失2.4亿斤。减少粮食损失,就是建设“无形良田”,以实现“无地增产”,对端牢中国人的饭碗具有极端重要性。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从田间到餐桌,生产、流通、加工、存储、消费等各个环节的损失浪费问题也值得关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关于珍惜粮食、反对浪费情况的调研报告显示,我国每年粮食储藏、运输、加工环节的损失量达700亿斤以上,城市餐饮每年食物浪费约340-360亿斤(不包括居民家庭饮食中的食物浪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估算,粮食全产业链总损耗率约12%。粮食安全是事关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耕好“无形良田”,要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销售、消费等粮食全产业链上协同发力,“加减法”共同运算,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

耕好“无形良田”,要做好“技术活”。从收到储到加工的全链条节粮减损,科技赋能是关键。以小麦为例,传统收割机的损失率为在5%左右,烘干设备广泛运用之前会提前收割麦子抢在艳阳天晾晒,因颗粒不够饱满或未完全晒干而发霉导致的减产在2%左右,加上流通、加工等环节的损失,整体损失率大概10%左右。随着科技发展,目前普遍运用的纵轴流收割机损失率不到1%;粮食烘干技术全面推广,损耗率比传统晾晒低6%;正确使用科学储粮装具的农户储粮损失由平均8%降到了2%以内;加工技术不断更新升级使粮食出品率平均提高3%左右……做好“节粮减损”工作,就要高度重视新机械、新科技的引进,高度重视技术人员与农机手、种植户的技能培训,通过科技攻关、机收培训等“硬措施”,为耕好“无形良田”奠定夯实基础。

耕好“无形良田”还要在全社会形成节粮共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古至今,珍惜粮食、勤俭节约一直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浪费食物的行为仍然屡见不鲜。国家《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的出台,把食品浪费从道德规劝改为法律约束,织密扎牢反对食品浪费的篱笆。同时“光盘行动”等举措的推广也有效改善了食品浪费现象。但仍要久久为功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只有全民行动起来,对粮食和劳动者心存尊重与敬畏,形成科学饮食、节俭用餐、文明消费的良好风尚,让节约粮食蔚然成风,才能端牢“中国饭碗”。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粮食市场形势复杂严峻,粮食战略属性更加凸显,粮食安全尤为重要。切实耕好“无形良田”,需要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从业者、消费者共同努力,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汇聚最广泛的力量实现长久的食之无忧,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冯钟睿(宜昌夷陵)

责编:丁楚风

【责任编辑:丁楚风】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