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以来,中药材行情一直火爆,很多品种突破历史高价,呈现“反季暴涨”态势,引发舆论关注。在涨价过程中,中药材商家采取了多种应对策略,比如寻求价格较低或质量较差的替代品。在供需失衡的情况下,部分商家还会制假售假,危害消费者健康,给中药材行业稳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中国中药协会紧急倡议,坚决反对扰乱中药材市场秩序的不正当乃至违法行为,同时呼吁切实把好中药材原料采购和质量关,坚决保证药品质量。加强中药材质量安全监管,还需打造更有成效的中药材造假监管机制。
国家监管部门需完善现有的监管制度。中药材出现伪品的原因有多种,包括误采误种、追求利益、正品短缺、名称外形相似,以及地区用药习惯不同等,患者除非是吃出问题,一般不会也很难查辨真假。根据国家药监局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科学监管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针对中药材行业出现的造假问题,国家相关监管部门还需构建中药标准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中药材造假监管制度,全面加强中药全产业链监管。
中药材监管制度完善后更要相关部门落实到位。很多老中医抱怨,市面上90%的枳实都是青皮;药店把杏仁当桃仁出售;枯木喷上沉香油冒充沉香;红薯切丁加工“化身”制首乌;用石灰和矿物粉制成骨头模型,煅烧成型后打碎充龙骨卖······针对中药材市场出现的种种问题,国家药监局需持续开展中药饮片专项整治和生产专项检查,对中药材市场采取更加严格的管控,强化抽检和不良反应检测,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坚守中药安全底线才能促进中医药文化繁荣。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一株草药,凝结毕生心血,一副药方,穿越古今相传。若中药材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会使得其失去本真和“元气”。因此,传承中医药优秀文化,要继续坚持严格监管不放松,规范净化市场秩序,形成良好发展态势,坚守中药安全底线。
打造更有成效的中药材造假监管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有利于促进中医药文化繁荣和产业发展,助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侯宣言(暨南大学)
责编:刘文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