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的街头刮起了一阵万圣节Cosplay的风。从心直口快的“那英老师”,到装备齐全的“安陵容”,从贴着“哪里贵了”的“李佳琦”,到身穿皮草的“向太”……各种各样的装扮齐聚上海街头。抓住“变装”这一元素进行发挥,上海的土味万圣节与传统的西方万圣节相去甚远,不如称其为已经本土化了的“玩梗节”,无数网友直呼“上海万圣节好好玩”“太想去了”。那么,它究竟为何收获如此多年轻人的喜爱?
土味万圣节成为了这群鲜活可爱的年轻人表达自我、寻求快乐、获得情绪价值的途径。在上海这座快节奏的大都市中,年轻人的生活压力不可谓不大,但同时上海又是这样一座充满开放与包容精神的城市,它足以容纳年轻群体去发泄自我,释放压力,寻求快乐。在这个过程中,年轻人不是抱着某种既定的目的去扮演一个个角色,而仅仅是用一点奇思妙想,去获得一天的“快乐体验卡”,这恰恰是当代青年表达自我的勇气所在。
上海万圣节能够引发如此之多的共鸣,更是折射出普通人对于世界的期许,是一群有想法、有意思的普通人之间的“互相取暖”。我们不是谁世界里的NPC,我们是千千万万个世界中的主角。反观上海万圣节中爆火的几个角色扮演,心直口快的“那英”早前因清醒有趣的言论走红网络,她的话语直抵普通人的心;划着小船唱《江南可采莲》的安陵容在电视剧《甄嬛传》中家世平平,她的境遇反而让普通人共情......这些大多数变装的背后,引发了年轻人共情。
同时,当今的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一些比较轻松的、有趣的、甚至是可以狂欢从而起到情绪宣泄作用的节日来获取仪式感。年轻群体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对朋友间的社会交流也越来越渴望,“只需发疯”的万圣节则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无需多想,是真真正正地成为自我、表达自我、宣泄情感。
上海的“土味万圣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是年轻人的一场百变大咖秀。其实无论是今年的万圣节,还是近期流行的“发疯文学”“大学生从脆脆鲨变成摇摇乐”等等,究其根本只是年轻人寻求放松与快乐的由头,不能在不了解其内容情况下便一味反对,给年轻人一些寻求简单纯粹快乐的机会。这些无厘头的“发疯”,恰恰是年轻人在努力地自我消解。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徐梓阳(郑州大学)
责编: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