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大学生网评大赛】东湖评论:以真心换真心,才能破译流量密码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7日14:16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近期自媒体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出圈,一盏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激发了无数中国人对泱泱华夏文明的自豪感,也触动了民众对于那段晦暗、屈辱历史的悲怆记忆,可谓笑中有泪,悲欣交集。这部短剧讲述了一盏化为人形的中华缠枝薄胎玉壶挣脱大英博物馆的束缚后,在中国记者张永安的帮助下回到祖国的故事。一句“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也没有一个人能平静地看完这部剧”的评论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共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部只有三集,总共二十多分钟的短剧脱颖而出呢?探寻它背后的流量密码,无非就是一个“真心”换“真心”。

这部短剧聚焦于海外流失文物,创作者抓住了国人追寻文化之根的心理,将一部小短剧拍出了大情怀。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两位主创人在关注到该博物馆部分藏品被盗后决定停更三个月,毅然奔赴英国拍摄这部筹备了大半年的短剧,此时此刻,他们心中有的不是流量,而是自媒体创作人身上那一份社会责任感和中国人深耕于内心的家国情怀。“家人,我在外面流浪了好久”,这不仅是小玉壶的声音,更是千千万万个流失海外的文物发出的心声。众多文物流失海外,是我们永久的悲痛,让文物回归祖国也成了牵引国人心神的永恒使命。创作者正是因为责任心,积极承担起呼吁人们关注海外流失文物的使命,才抓住了时代机遇,获得了流量红利。

这部剧让人津津乐道的地方还在于创作者的“良心”。无论是主角小玉壶身份的选取,还是初见时脏脏的脸庞,亦或是结尾处读书信的情节,它们的背后都有着令人触动的含义。在如今各种短剧俗套频出,甚至影视作品粗制滥造的大染缸中,还能有剧情设计如此独具匠心的存在,这部剧可谓是一股“清流”。即便制作上它仍存在一些缺陷,但是瑕不掩瑜,因为创作者的用心体现在作品的角角落落,足以带给观众直达心灵的情感共鸣。

这部剧的“新鲜感”也为它的出彩添了一把火。抛弃了情爱的主题,这部剧的格局显得格外不同,拟人化的塑造,具象化的情感,小视觉的切入,微观叙事的手法,创造者大胆的创新无疑赋予了短剧新的活力,使它无比贴近大众生活。这起成功的案例证明了创新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不可或缺的特质,是让作品焕发活力的点金石。

《逃出大英博物馆》的走红绝非偶然,而是创作者呈现真心的必然,他们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文艺创作者的担当。在这个自由创作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自媒体创作人秉持着责任心,良心和创新心创作。讲好中国故事,摒弃“恰烂钱”的做法,把质量摆在首位,那么流量就离我们不远了。只有铭记“真心换真心”的道理,才能抓住流量密码的根本。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沈俊兰 (湖北师范大学)

责编:沈素芬

【责任编辑:何青】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