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公布一组数据:为支持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2018年到2023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855亿元,持续支持实施相关计划和政策,引导教师扎根农村、服务基层。农村师资队伍在数量、年龄结构、受教育水平等方面不断优化,点亮了农村地区学子求学梦。
扎根乡土育新人,红烛燃烧映初心。随着党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扎根基层,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法,让偏远农村地区学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全国优秀教师”郑林扎根偏远山区三尺讲台,投身山区教育事业,点亮茶乡农家孩子的求学梦;全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郭泽宇,创办了“荷叶开心助学团队”,走访资助近千名留守儿童与贫困学子,为荷叶镇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可以看到,农村教师对于提升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水平、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偏远地区教师资源仍然匮乏、教师质量参差不齐、职业发展渠道不畅等问题。推动农村教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建立长效机制,打好“组合拳”,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转变思想,提升毕业生从教意愿。从教意愿是影响高校毕业生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自2007年免费师范生计划启动之后,包含这些计划在内的师范生就业去向大多为基层学校,但去往农村及老少边穷地区任教的毕业生较少。高校需要紧扣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与个人价值实现之间的关联,推出思政课程,在师范生心中厚植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坚定其服务乡村的决心。学校要从毕业生自身着手,培养选拔出能够“待得住,留得下”的人才,培育扎实的教学能力;还要从毕业生与工作环境的匹配性入手,减少初任教师对当地生活与文化的不适应。
回应关切,夯实就业保障制度。各地政府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上发挥着重要保障作用。政府一方面要会同相关部门切实保障相关就业政策特别是工资津贴、编制等优惠政策执行到位,实施乡村教师差异化生活补助,地理位置愈偏僻、条件愈艰苦的乡村教师得到的补助越多;另一方面应给予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政策倾斜,适度放宽年龄、学历等招聘要求,优化岗位供需关系。
拓宽渠道,助力基层教师职业发展。基层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面临人才流失问题,职业发展是重要制约因素。在职称评定和教师培训方面,应向乡村学校倾斜。教师及校长的交流轮岗也是促进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有效措施,现有交流轮岗主要是城镇优质学校向农村薄弱学校的单向流动,但薄弱学校的教师缺乏进入优质学校跟岗学习的机会。各地应立足实际,推进双向交流、全员参与的交流轮岗制度,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轮岗热情。
教育是国之大计。通过提升基层从教意愿、夯实就业保障制度、拓宽职业发展渠道等措施不断提升农村教师从教意愿和教育水平,让农村成为教师成长的沃土,最终实现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孙竞容(宜昌夷陵)
责编: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