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最美社科人⑥】东湖评论:用行动诠释社科人文精神的魅力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7日10:25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近日,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印发通报,决定授予王雨辰等10名同志第三届“最美社科人”荣誉称号。评选出的“最美社科人”是在湖北社会科学领域涌现出的在立德树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优秀社科工作者代表,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文精神的魅力,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荆楚篇章贡献社科力量。

“最美社科人”展现社科人新时代的光荣使命与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新时代社科工作者担负着培根铸魂、引领社会的光荣使命,在国民心性塑造、民族精神弘扬中的独特作用。在湖北第三届“最美社科人”名单上,10个熠熠生辉的名字,浓缩呈现了不同岗位社科人的时代风采,充分展示了勇立潮头,勇担社科使命的精神风貌。特别是本届“最美社科人”有一位年近92岁的老先生,湖北省社科院离休干部、研究员荣开明,毕生致力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1992年离休至今始终坚守初心,持之以恒地开展社科理论研究,数十载如一日,将社科理论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化作一种担当,诠释了社科人本色,是广大社科工作者的优秀代表和杰出典范,无愧于最美社科人的光荣称号。

“最美社科人”展现社科人卓越的专业素养和深厚的学术功底。社科理论界是知识分子密集的领域,聚集着大批知识、理论和学术精英。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拥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敏锐的洞察力。这些优秀的学者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湖北省乃至全国的社会科学发展增添了宝贵的财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王雨辰教授在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生态文明理论研究领域首次提出“西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新领域,扩展了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空间。长江大学田传茂教授多年来在翻译与跨文化研究领域深耕细作,发表论文100多篇,取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众多科研成果,为讲好楚文化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作出了贡献。领略“最美社科人”的风采,不禁为其卓越的专业素养和深厚的学术功底深深折服,也为他们作为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的奉献精神热泪盈眶。

“最美社科人”展现社科人良好的道德风范和敬业精神。梅花香自苦寒,万里积于跬步。10名“最美社科人”抱着“板凳愿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心态,肯下“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以丰硕的学术成果贡献社会、成就自我,体现的是社科人一种敬业精神,是一种求实务实道德风范,更是成事之因、成功之道,不只是社会科学研究,其他各行各业也都离不开这种精神、作风。华中师范大学杜时忠教授,二十多年如一日持续深入地研究制度德育论,推进学校德育变革。武汉大学李建中教授任劳任怨,负重前行,人称“三个七”:每周工作七天,每天上班从早七点到晚七点。在这些“最美社科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这些普通高校社科工作者对家国情怀初心的践行、对诗和远方理想的追寻、对人文社科精神的坚守,看到的是那超越自我的生命之花、那追求卓越的学术之魂。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评选“最美社科人”,就是为了集中宣传新时代社科工作者的先进事迹,更好展示新时代社科工作队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敬业之心的良好精神风貌,在全社会营造重视社会科学浓厚氛围。前进道路上,新时代社科工作者应以“最美社科人”为榜样,肩负起“培根铸魂”的神圣使命,增强社科工作者的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社科人文精神的魅力,在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中,谱写绚丽多姿的人生华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向朝辉(“文安平”网评团队、宜昌市社科联)

责编:沈素芬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