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提到老师,想到更多的是在三尺讲台挥洒汗水的身影,在撒光窗前笔耕备课的侧脸。但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老师们不仅被要求精通传道授业解惑之术,还要能“活跃”在繁重的非教学任务中。当填表、开会沦为“例行公事”,当培训、迎检成为“家常便饭”,当“指尖上的任务”成为“理所应当”,杂务缠身的老师们被迫变身“全能超人”,在教学之外的领域疲于奔命,对求知若渴的孩子累觉不爱。
再大的鲸鱼,也怕藤壶缠身。五花八门的非教学任务,让老师们在忙于“被折腾”中,逐渐消磨了原本的教学热情。正如一位老师说的:“现在最能治愈我的,就是上课了。”短短一句,却道出了如今大多数老师的心声。较之以前,现在的老师压力更大了,原本的工作时间被大量的“非教学任务”侵占,教学主业反到成为“副业”。久而久之,“没有时间研究教学”“没有精力思考创新”成为了部分老师“懒教”的“客观理由”,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也让老师的工作获得感和职业幸福感难以提高。
受如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似乎成了各类工作最好的“贯彻地”,所有的社会问题都想以“学校”为依托,用“教育”来解决。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其他部门委托的“非教学任务”研究不深、照单全收,导致下派至一线老师身上的任务过多过杂。另一方面,部分老师或追求晋升的机会,或缺乏拒绝的勇气,有的盲目参加各种非教学任务,有的对强加的非教学任务“敢怒不敢言”。
因此,为老师“减负”,让教育回归教学主业,让老师重拾教育热情,需要社会多方共同努力。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建立协同机制,完善各类“进校园”事项的审批制度,统筹做好各类信息共享工作,避免重复的数据填报和信息上报。其次,教育部门、学校要对接收到的非教学任务进行细化选择、合理安排,不过多占用老师的教学时间,鼓励老师花更多精力专注教学。另外,老师自身也要做出改变。要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职责范围,不要为了追求个人荣誉而盲目参加非教学任务;在面对不合理的任务时,要敢于说“不”,把时间还给教学,把精力留给学生。
对老师少一点打扰,对教育少一点折腾,让老师“轻装上阵”,回归教育初心,重拾教学热情,既是对老师的尊重,更是对教育的尊重。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向珏(湖北宜昌)
责编:丁楚风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