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恩施,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以“雄奇险峻秀”名著于世的恩施大峡谷,是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的腾龙洞景区,还有传说中神农栓马歇息的神农溪......秀丽的山水孕育了恩施原生态的旅游风景,独特的资源也为恩施带来了各种特产。恩施美食独具风味,恩施文化令人神往,恩施原生态山水让人流连忘返。但作为一名喜茶之人,对恩施的了解从茶开始,从喝恩施茶到了解恩施的茶产业发展之路,到了解恩施以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创新之路,茶旅融合的新兴之路。一簇簇茶树,一片片茶叶,谱写出一张恩施州发展的新答卷,展现了恩施绿色发展的实力。
《淮南子》记载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叶而解之。”走进恩施的青山绿水,好山好水孕育出系列好茶。这当中,有“干茶翠绿、茶汤青绿、叶底嫩绿”的恩施玉露,有“玛瑙红、花蜜香、冷后浑”的利川红,也有曾经进献宫廷的伍家台贡茶,还有洁白如霜的来凤藤茶,更有鹤峰有机茶、巴东郡贡茶和咸丰唐崖茶等茶叶品种。几十年的持续发展,让恩施同时拥有绿茶、白茶、黑茶、红茶4大茶系。在恩施游客不用四处奔走就能同时品尝各茶系的美妙风味。依托丰富的茶资源,茶叶在恩施人化为一缕缕茶香,更成为美食和文化。爱茶的恩施人会把茶叶用油炒一炒,加爆米花、豆干、黄豆、核桃仁等,冲成油茶汤。喝上一口,茶香、米香、豆香、油香糅合在一起,让人回味无穷。走进恩施土家女儿城,品一次“土家烤茶”,听一听原汁原味的土家民歌《龙船调》《六口茶》,看一看原生态的民俗歌舞表演,作茶诗、斗茶艺。小小茶叶,与历史文化风景相融合,亦品、亦食、亦观,成为恩施六大产业之一,也变成恩施发展的亮眼名片。
山水相融,茶旅相合,让恩施众多茶区是景区,也是公园,更是恩施人的聚宝盆。走在恩施茶园里,薄雾笼罩在翠绿的茶树上,如同一幅静态的山水工笔画。在茶树中间,感受土家族《茶山对歌》的独特韵味。在恩施玉露茶叶博物馆中,感受从唐、宋至今的饮茶方式演变过程,了解中国蒸青绿茶及恩施玉露的发展史。据了解,自唐代起,恩施就是著名的贡茶产区。做为有名的“硒都”,恩施茶也被国际茶业委员会授予“世界富硒养生茶”称号。在发展中,恩施秉承以“绿”为本,以“硒”为魂,以“链”为要的发展理念,让茶叶带动地方经济增长。其中,自2017年9月起就与杭州结成帮扶对子,助力茶产业提升。主动联合中国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在种质资源保护、品种选育等方面进行研发。全州陆续打造出恩施、利川、鹤峰、宣恩、咸丰、巴东6个县市成为全国茶叶重点产茶县和中国茶业百强县。全州现有茶园面积超过180万亩,居湖北省第一位。全年实现茶业综合产值超过230亿元。恩施宣恩伍家台生态茶园被认定为4A级景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独特的气候,适宜的环境,赋予恩施茶发展满满的“底气”,土地中丰富的硒含量让茶叶富有“灵气”。茶为媒,产业为支撑,小茶叶推动群众增收,恩施茶成为周边群众的“富民茶”。
云开巫峡千峰出,路转巴江一字流。现如今的恩施“土、硒、茶、凉、绿”特色产业优势日趋成熟。作为共和国最年轻的自治州、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恩施在发展中要秉承“千万工程”发展理念,让绿色资源变成更多群众增收的新模式新途径。要坚持产业链强链补链,推出更多文旅相融的地方特色产品。要立足硒都特点,以硒茶发展为借鉴,推出更多富硒产品,让恩施发展更具“硒”望。
唐代诗人杜甫在《西瀼溪》中以“迢迢水出走长蛇,怀抱江村在野牙。”赞美恩施秀丽山色。好山好水好茶,大美恩施,如同恩施茶一样回味悠长,恩施州发展潜力也如同恩施茶一样等你来品,等你来回味。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松(襄阳市南漳县融媒体中心)
责编:廖逢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