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暖心驿站要持续暖心,还需多方发力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4日10:34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11月7日,湖北省总工会召开工会驿站建设调度会,推动全省工会驿站加快建设。会议指出要坚决杜绝“虚挂牌、虚服务、虚数据”,要坚持职工群众需求,不求“高大上”,但求作用发挥。现今,户外劳动者驿站建设工作在武汉市广泛开展,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第一批驿站验收工作正如火如荼开展,如何让驿站“真挂牌”、做好“真服务”、发挥“真作用”,真正做好“建管用”三位一体的文章,还需社会各方力量同心戮力。

合理规划,扩大宣传,让户外劳动者看得到。我国幅员辽阔,城乡、地区之间发展有一定差异,以服务业为主的户外劳动者在密度和职业分布上也有所差异。面对这一现状,一方面要综合人群密度、服务半径等因素,合理规划、点面结合、因地制宜设置站点密度,让更多户外劳动者享受到就近服务;另一方面,“不知不用”,甚至“知而不用”的现象时有发生,要打造品牌、统一标识,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多种媒介宣传,不断刷新驿站的存在感,引导户外劳动者主动走进驿站享受服务。

创新功能,改善服务,让户外劳动者用得上。户外劳动者职业不同,在服务功能、服务时段等方面的需求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驿站不能“一建了之”,要在精准调研和科学统筹的基础上,做到功能最全化、服务最佳化、成本最低化。例如外卖小哥风里来雨里去,衣服淋湿了需要烘干;代驾常常在深夜工作,需要短暂停歇的地方;建筑工人需要午休的场所。如何精准对接不同职业人群的个性化需求,是一道民生保障的必答题。

政策扶持,制度说话,让户外劳动者用得久。户外劳动者驿站能否持续稳定运营,关键在于资金和人力两方面要素。资金方面,现阶段多为政府出资建设运营;人力方面,现阶段也多以基层工作人员为主。从实际来看,政府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已呼之欲出。政府部门不妨出台系列优惠措施,吸引广大社会力量参与到驿站管理中来,同时建立相应的监管制度和激励政策,督促相关社会力量规范运营。

“小驿站”反映“大民生”,“小服务”传递“大温暖”。户外劳动者驿站是体现城市人情味与烟火气的“最小单元”,是民生保障的“最后一公里”。社会各方力量都应积极参与其中,加柴添火,切实改善户外劳动者工作条件,他们温暖城市,我们温暖他们。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玲(武汉江夏区)

责编:郭蕾

【责任编辑:廖逢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