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年来的直播带货热中,不少明星艺人出现人设翻车、直播翻车,也存在不少明星艺人带货销量与“咖位”严重不符,大批明星艺人正在退出直播。从争先恐后加入到如今低调退出,两三年的时间见证了一个行业的“变天”,着实令人深思:粉丝的消费需求客观存在,唯有直播从业者和商家拿出让利于民的真诚,直播行业或会重现“艳阳天”。
直播行业对从业者抬高“门槛”,是责任上的真诚。带货把关不严、人设频频翻车显现出明星坐拥丰富的直播资源却未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将网络直播变成圈钱行动,形成了资源不平衡前提下对普通人群的经济“掠夺”。诚然,在直播行业发展初期,明星艺人的加入对该行业的宣传引领不可或缺,然而当行业的高速发展遇上“二八定律”,大部分流量被少数人掌握后,形势不容乐观。当下,直播平台倾斜流量资源、加大监管力度,对从业者抬高“门槛”,让符合资质的商家进入市场,让符合行业标准的主播从事直播,才是直播行业向好发展的路径,更是对消费者责任上的真诚。
主播把好售卖商品质量关,是肉眼可见的真诚。《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第十八条规定,“不得营销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或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商品。”这要求主播应本着为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凡遇选品必定审查资质、多渠道了解产品的特性,亲自试用并确认结果是否与商家宣传一致,排除“三无”“黑心”商家。以主播董宇辉为例,他曾凭借中英双语介绍商品而爆火,走红之后的董宇辉坚持初心,或溯源商品,如眉县猕猴桃、五常大米等;或坚持底线,拒卖定价不合理的商品。主播如此把好售卖商品质量关,立足专业,是消费者肉眼可见的真诚。
尊重消费者的“声音”,是人性的真诚。随着直播带货的风靡,消费者往往倾向于在大主播的直播间下单,以买得一份“安心”。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的规定,“经营者对消费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等问题提出的询问,应当作出真实、明确的答复。”由消费者带来的巨大收益警醒着主播对消费者的“声音”予以尊重,坚持少立人设、多做自己,让直播带货回归到售卖商品本身,是为消费者所动容的主播人性的真诚。
直播带货是一种新的消费形式,相较于传统网购与线下逛街,多了互动的乐趣,节约了时间和体能。直播从业者唯有直面问题,对消费者待以真诚,才能实现双方的长久共赢。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晶晶(宜昌夷陵)
责编:丁楚风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