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1988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刚到福建宁德工作不久,就在霞浦县主持第一个“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当面锣对面鼓”地为百姓解决切身的问题。一天时间里,地、县两级领导共接待群众102名,受理问题86件,其中12件当场解决,其余要求在一个月内处理完毕。198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宁德地区当年要开展三项活动:地县领导到基层去现场办公、各级领导建立群众接待日制度、领导干部同基层单位挂钩联系。后来,习近平总书记将这些做法具体化并完整阐述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四下基层”呈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福建孕育和实践的光辉历程,蕴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彰显了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体现了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责任担当,对于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破解工作难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各方面工作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方针政策下基层,在促膝攀谈中唱响惠民歌声。新时代新征程,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需要我们深入了解群众的政策需求和接受特点,深刻把握宣传规律,创新理论宣传方式,走到群众中去,站稳群众立场,讲好群众话语,把“基本原理”转变成“常识道理”,把政治话语转化为大众话语,讲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家常话”“土味话”,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解开群众思想上的“扣子”,才能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身上留些柴火气,脚上沾些泥土气,嘴上带些亲和气,在基层舞台与群众共唱惠民利民的“同一首歌”。
践行调查研究下基层,在求真务实中传播实践回声。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推动调查研究下基层,要多往项目一线去、多到背街小巷看、多与基层群众聊、多朝田间地头跑,不仅要明确“过河”的任务,而且要解决过河“船”和“桥”的问题,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自觉向基层干部“取经”、向基层群众“求学”,拜人民为师,让改革攻坚的穿透力直通一线、破解难题的执行力直达基层,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真正把工作抓实、把基础打牢、把步子迈稳。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秉承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积极践行调查研究这一“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要顶风雪、踏泥泞,做基层调研路上的“土专家”“田秀才”,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为党和政府筹谋定策提供事实依据,为基层发展破题解题提供科学指导,让求真务实的实践回声在基层天地中余音绕梁,经久不息。
落实信访接待下基层,在解困纾难中倾听群众心声。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是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化解矛盾的窗口。推动信访接待下基层,要求我们从“声边”到“身边”,变“坐诊”为“出诊”,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主动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牢固树立系统观念、全局思维,聚焦民生痛点堵点难点,推行“发现问题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的“一线工作法”,建立定期研究解决基层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的长效机制,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使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信访工作的重要标准。要始终牢记以民为师的教诲,时刻保持勤勉谦卑的姿态,侧耳倾听群众心声,让诉求声、批评声、建议声,声声入耳。
坚持现场办公下基层,在真抓实干中激发幸福笑声。现场办公下基层,就是把办公地点搬到一线,由有关部门就某一特定问题,在现场落实解决问题的一种工作形式。定期到基层现场办公,和老百姓面对面解决问题,既“当即就看”,又“马上就办”,现场集中“会诊”,切实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零距离”服务群众,克服文山会海弊病,讲短话、行短文、办实事,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升服务群众工作效能,打造良好政府公信力和影响力。要当好基层办公现场的“赤脚医生”,望民事、闻民情、问民忧、切民需,为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开对“药方子”,为根治基层的顽瘴痼疾抓好“药引子”。群众幸福的欢笑声就是对党员干部工作最好的认可,务必做实做好现场办公下基层,提效率、强效果、增效益,让基层建设焕“新颜”,让人民群众展“笑颜”。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践行“四下基层”,不是一阵风、一阵子,而是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切实弘扬“四下基层”作风,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用心倾听民声,用脚丈量民情,撸起袖子、扑下身子为人民服务,用心用情书写“四下基层”新答卷,用实干实效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语嫣(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