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楚天评】东湖评论:打造诉调对接新“枫景”,护航人民美好生活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4日08:01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入选单位代表,向他们表示诚挚问候和热烈祝贺,勉励他们再接再厉,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据悉,中央政法委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104个“枫桥式”单位,对先进典型进行表扬并授牌,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法院“诉调对接化解劳动争议工作法”名列其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诉调对接”就是立足预防、立足调解、立足法治,推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的重要抓手。据了解,“诉调对接化解劳动争议”工作法于 2019 年由武昌区人民法院探索创造。此后,该院不断完善工作法,先后与工会、妇联、工商联等单位共建诉调对接工作室,延伸覆盖劳动争议、家事、商事等民生重点领域,有效化解了各类基层矛盾纠纷,为共建平安武昌注入了新动能。

抓前端、治未病,跑出源头治理“加速度”。深入推进诉调对接促进“多元化解”,就是要把诉调对接的“调”向前再延伸,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近年来,武昌区人民法院不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延伸司法职能,从诉前化解发力,有效整合解纷资源,创新“诉前调解+要素式审判”“示范审判+批量调解+司法确认”等方法,通过与多部门联动,共建专业化诉调对接工作室,引进特邀调解组织40家、特邀调解员261名,诉调对接工作范围覆盖工、青、妇及物业、建设、家事、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切实做到涉诉矛盾纠纷早发现、早预防、早化解,有效避免了矛盾上行,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2023 年以来,武昌区人民法院诉前调解10023件,涉及诉讼标的2亿元,为当事人节约诉讼成本 250万余元。

多举措、提质效,谱写矛盾化解“新篇章”。作为武汉市人口大区和经济强区的武昌,面临矛盾纠纷多样、遗留问题较多、房屋征迁矛盾突出等问题,仅劳动争议案件一类,该区法院每年受理的数量就达近1000件,长期居全省法院前列。紧扣民生诉求和群众意愿,武昌区人民法院抓住重点、靠前解决百姓难心事,采取务实举措,闭环化解涉民生类纠纷。一方面,做优司法确认,为调解结果“做后盾”。开通劳动争议司法确认绿色通道,由专业审判合议庭专门负责司法确认,并出具裁定文书,实现一次性确认、一次性履行完毕,确保调解结果能够得到切实履行。另一方面,加强联动对接,为审判提速“打基础”。强化诉前与审判的流程对接,制作劳动争议案件要素表、调解小结等文书模板,为调解不成功案件做好要素审理准备。

搭平台、建机制,绘出美好生活“新画卷”。发源于基层、根植于基层、服务于基层,武昌区人民法院摸索出的“法院+”工作法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新动力。聚焦群众关心关切,该区法院将解纷触角向争议发生地延伸,建成多个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站,指导企业工会依法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累计接受法律咨询800余次,现场调解成功23件。不管是组织开展“法官进企业、进园区”普法宣传活动、指导企业依法规范用工,还是持续推进“诉前调+诉前鉴”工作模式、探索多元解纷新路径,再或者是发布《劳动争议案件审判白皮书(2019-2022年度)》、为避免劳动争议纠纷发生指出“坑点”,都是将法院力量深入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推动矛盾纠纷在源头实质化解的有力之举,这也将助力共建美好家园。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奋进新征程,通过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法治力量化解矛盾纠纷,答好基层社会治理这道“考题”,将为护航人民美好生活赋能添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康(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网评团队)

责编:詹蔷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