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家长会的视频火上了热搜,爸爸在视频中说“我的儿子是学渣,但我依然相信他完全有可能成为国之栋梁。”这不禁让我想起另一条爆火视频,小男孩问妈妈长大烤上地瓜怎么办,听起来并不光鲜的梦想,妈妈却回答“如果把地瓜烤得又香又软又美味的话,那妈妈也会为你骄傲的!”视频里的两位爸爸妈妈拥有同样的教育观:人生价值不只凭分数高低来评判。
评论里不少家长赞同这位“佛系”父亲的发言,“孩子三观要正,健健康康,热爱生活就够了”“学习不是唯一出路”等等。是啊,成长哪有什么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注脚,从“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到今天真正认可“行行出状元”,这背后是教育观念的转变。
“双减”政策下,教育本质正在回归。曾经,教育被有些人贴上不合理的标签,将学习目的和“好大学”“好工作”挂钩,为了好成绩,“5+2”“白+黑”培训辅导齐上阵,学生叫苦不迭,家长钱包“大出血”。现在,课后延时服务让学生在校园里完成作业,有余力培养兴趣爱好,也减轻家长“陪学”“监督”的压力。社会实践课的开设鼓励学生手脑并用,寓教于乐,在此期间,家长和子女之间互动,增进了亲子关系。科学的评价体系拒绝“唯分数论”,因材施教、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以至于成为更好的自己。以宽容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的成长,给孩子安全而自信的成长空间,既离不开学校老师和家长的付出,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人才培养计划里,未来的“关键词”是多元化。“普教高,职教矮”的观念正悄悄发生变化。这个时代,需要科学家、文学家,也需要工人、技师,择一业,精一事,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闪闪发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建设教育强国的蓝图里,职业教育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近年来,有关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举措密集出台,有力支撑了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刚刚落幕的第十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全国决赛上,来自各地共436名选手齐聚杭州竞技亮绝活,获胜的“能工巧匠”作为人才引进杭州,享受购房补贴等系列配套政策。可见,职业技能人才舞台正宽广,技能人才的路正越走越顺畅。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特别的种子,让花成花,让树成树。不应存在一杆标尺评判人的价值,应试能力强弱更无法和个人能力高低划等号。事实上,考上清华很优秀,做个清华旁边的烤红薯大王也很棒。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涛(宜都市人民检察院)
责编:廖逢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