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2024年春晚主题、主标识“龙行龘龘”正式发布,引起热烈讨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龘”(dá)的发音和意义可能是陌生的。《玉篇》音沓中提到“龙行龘龘也”,在《中华字海》中龘指群龙腾飞的样子。
“龘”作为一个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僻字,它的出现增添了人们对汉字的探究与钻研的乐趣。汉字作为我国独特的文字体系之一,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历经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汉字丰富多样且极富表意的能力,融入了一代又一代先贤的智慧与心血。然而,生僻字传承至今一直面临诸多挑战:手机电脑等设备无法输入生僻字;一些古籍在电子化整理的过程中,可能存在错写、漏写的风险;在对外交流过程中,很多古字可能在翻译或表达中丢失了原本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生僻字可能不适合应用与传播,导致人们对汉字的认知似乎逐渐变得浅薄,曾经纸张上规矩的一笔一画,变为在屏幕、键盘上的手指飞舞。而这次生僻字的出现,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生僻字该何去何从?
笔者认为面对生僻字,我们不能因不实用、不好写、不会读等原因而将其淡化,甚至是遗忘。我们应该抱着一种传承汉字文化、虔诚拥抱古人智慧灵魂的心态去看待生僻字。例如这次2024年春节晚会,正因是龙年,“龙行龘龘”不正完美契合中国自古以来人们对家庭的和睦、国家欣欣向荣的美好愿望?正是因为生僻字的存在,我们才能够不断深入了解、研究和传承汉字文化,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而我们更应该看到,汉字的学习和理解不仅仅是为了解读和理解文字,更是为了探寻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认同感。作为广大网民,我们应该提倡学习汉字的乐趣和意义,培养对汉字文化的热爱和探索的精神。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渠道,例如阅读经典著作、参与汉字文化活动、加入字会等方式,加深对汉字的了解和认知;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等平台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汉字学习与传承中来。
在当代社会,汉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推崇。我们应该秉持着传承创新、崇尚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汉字文化,构建一个学习、交流和传承汉字文化的良好平台。那么如何让生僻字拂去表面灰尘,在现代重新熠熠生辉,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生僻字“龘”引起的热议,是一次学习探索的机会。我们应该以乐观积极的态度,怀着热爱和敬畏之心,去发现、去研究、去传承,让汉字文化在当代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谢金润(宜昌五峰)
责编: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