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到群众中去,让诗与远方触手可及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8日15:48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12月6日,第四届宜昌艺术节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主题,开启了一场文化惠民的探索之旅,通过戏曲音乐美术动漫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剧目,从秭归、当阳、远安、兴山、五峰、宜都、枝江到宜昌4个城区的艺术巡演,让艺术流动起来,走入广场、旅游区、步行街,在润物无声中融入市民生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开展艺术节等活动,进一步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让文化成果惠及更多民众。扩大文化阵地服务覆盖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推出高质量文化精品,让艺术走出殿堂,走进千家万户,点亮群众多彩生活。

夯实文化阵地建设,让群众在“家门口”乐享文化盛宴。市民所期望的城市空间,是能时常遇见美、感受美的空间,而公共艺术空间就是市民获得审美体验的首选。近年来,不少艺术机构走出美术馆、画廊等专业艺术场馆,来到地铁站、商业街、楼道、社区小巷,走入百姓的日常生活。拓展艺术共享空间作为文化惠民的重要举措,要努力打破边界的束缚,多维度深化“艺术无边界”的概念,积极探索公众需求,让市民在不经意间的驻足中,在流动的艺术空间中感知艺术的魅力和城市的文化魅力。例如,北京市充分盘活利用闲置建筑,把街区打造成艺术文化共享空间,通过艺术融入街区把“嵌入式”的共享艺术带到街头巷尾。将公共文化空间从单一形式和单纯功能,转变为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和艺术向往的场所,让生活就地艺术起来,让文化真正浸润人心。

创新文化活动形式,让群众沉浸式体验文化之美。艺术天生具有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作用,而要让艺术感化人心,首先要走进人民,不仅要了解人们对文艺的共性需求,也要探究不同人群的个性需求,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从《山海经》艺术巡游到环境巡演戏剧《溪·鲤》和《礼物先生》……多种类型的演出在桂林街头推出,通过与观众对话、互动的形式,让观众融入舞台参与表演。艺术活动要打破传统的演出模式,打通“台上”与“台下”的隔阂,观众得以从传统的坐席观看模式中解脱出来,自由行走于实景剧场中,近距离跟随并欣赏演员的表演。注重空间氛围营造,打造沉浸式观影体验,让观众从观赏者成为作品的参与者甚至创造者,成为演出的一份子推动剧情发展,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进一步贴合观众需求,才能让观众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艺术之美。

与群众文化需求对接,推动文明新风进入千家万户。将文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群众的生产实践和丰富生活中汲取营养,挖掘人民群众身边的、自己的故事,深入基层开展文艺宣讲、文艺帮扶和文艺精品创作,不断丰富乡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艺术素养和文化获得感。开展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好人、身边好人、最美志愿者等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打通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听得懂、听得进、记得住。用艺术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引导群众自觉成为真善美的传播者、先进文化的践行者、时代风尚的引领者、社会形象的塑造者。通过提升群众的欣赏趣味、审美境界和文明程度,凝聚全社会向美而行的力量。

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把艺术送进千家万户,让文化深入日常生活,打造家门口的“诗与远方”。艺术不再曲高和寡,而是润物无声地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元的人文体验和精神文化感受,让步履不停的人们静下心来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煐(“两江潮”网评团队、宜都市松木坪镇)

责编:廖逢倩

【责任编辑:刘文颖】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