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大学生网评大赛·理论评论】赓续中华文脉,担当青年使命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5日23:32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正是一代代中华儿女接力赓续,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新时代,赓续中华文脉,担当文化使命,谱写时代华章,青年人重任在肩。

坚定文化自信,做精神自立自强的青年人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青年在文化传承中承担文化使命,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养分,实现精神上的自立自强。

笔墨纸砚、孔孟礼仪、唐诗宋词、京剧昆曲……中华上下五千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青年要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学习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挖掘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革命文化承前启后,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青年要坚定革命文化自信,需要继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的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青年要坚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根本使命就是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韵、革命文化的激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共同铸就了青年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今天,“国潮风”“非遗热”“红色能量”等等,彰显着青年对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发自内心地崇敬、从精神深处认同,不断增强文化认同感。未来,青年要立足中华大地这片沃土,讲述中国道理,总结中国经验,将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品格中,培养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持守正创新,做引领新时代文化的青年人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是中华儿女流淌在血液里的文化基因,既需要代代守护、薪火相传,又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守正才能坚定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党和人民奋斗,是共青团的初心使命。”中国青年要做到守正,一是要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发展的理论,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了当代中国发展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两个结合”。二是要坚守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立足中国实践,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三是要坚守人民的文化主体地位。文化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青年要以小我融入大我,把个人的青春梦想融入党和人民的伟大梦想,将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才能赢得更加出彩的人生。

创新方能引领时代。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文化也只有“出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焕发生机活力。从《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到故宫博物馆《千里江山图》系列文具和系列首饰、《永乐大典》信封和系列服饰,文化节目和文创产品层出不穷,文化创新形式越来越多样。青年要刻苦学习,增长知识,培养创新思维;立足实践,充分利用现代市场,借助现代技术,锻炼创新本领,坚守中华文化精华的同时把握时代脉搏,为中华文化增添时代价值,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肩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秉持开放包容,做传播中华文明的青年人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傲慢与偏见是文明交流发展的最大障碍。那些鼓吹“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的声音,试图搞“小圈子”“小集团”的做法,注定不得人心。坚持各种文明多样发展、多元共存,共同构造世界文明画卷,才是发展大势。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从古到今,中华文明始终在开放包容中发展。正是开放交流,使得中华文化不断“走出去”,同时优秀文化成果也“引进来”。双向的交流互动,不仅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明,也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中国贡献。

中国青年要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无论是短视频订阅量创下“YouTube中文频道最多订阅量”的博主李子柒、走秀视频在海外社交媒体上爆火的“陆仙人”,还是选择走出国门、在伦敦街头展示中国舞的青年艺术家马蛟龙,青年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展现胸怀世界的担当。传播中华文明,青年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一方面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充分利用海外留学、出境旅游、就业发展等方式,了解世界,融入世界,拥抱世界。另一方面,加强中外文化交流,运用海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让世界认识中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网络平台打造优秀文化作品,传播好中国声音,做沟通中外友好的青年使者。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青年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的时代。生逢盛世,青年要胸怀祖国和人民,担当新的文化使命,争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创造者、传播者,为实现文化强国目标贡献青春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杨欣荣(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指导老师:方菲(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编:王舒娴

第十届网评大赛.jpeg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