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女子离职当天花三个半小时退了600多个工作群引发热议。网友评论,这哪是离职,分明是赎身。调侃背后,却暗含着被工作群入侵生活的无奈。事实上,八小时之内认真工作,八小时之外写意生活,才是“打工人”应有的良性循环。若打破两者平衡,生活被工作绑架,有无工作效率暂且不谈,“打工人”因此陷入“内耗”更值得重视。
互联网时代,智能化办公是趋势。微信工作群方便日常交流的同时,加强了团队凝聚力,使用得当,事半功倍。但过多过杂的工作群,偏离了正常沟通的轨道,逐渐变成“打工人”不可言说的负担。
有的工作群看似热闹,实则效率低下。一条“收到请回复”,随之是满屏“收到”,往上翻好几屏才能找到重点。至于“收到”是习惯性回复还是走心落实,无从查证。有的群则演变成点赞群、投票群,本末倒置,反而可能降低工作效率。其实,在群发消息前多甄别,群内消息突出重点,线上答复转为实干真做,工作作风由虚转实,就能缓解群消息冗杂的问题。
有的工作群没有边界感,影响群内成员的正常生活。微信群里一个简单的@,群消息从八小时之内,延伸到八小时之外。白加黑,五加二,“隐形加班”一点点地蚕食着生活空间,“打工人”紧绷的弦没有松解的余地,总得抽出一部分注意力,关注着一个个“红点”,张着耳朵,听着微信提示音,哪怕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也被裹挟进群消息的洪流中,生怕稍有不慎错过信息。这背后也反映出用人单位对“八小时工作制”的忽视。工作上的事尽量在工作时间内完成,非工作时间不发工作消息,减少群发的频率,给予“打工人”应有的体面和尊重。人非机器,不可能全年无休,把自己还给生活,这样才能养精蓄锐,发挥更多光和热。
有的工作群存在泄密隐患,有的人为图便利将相关人员拉进群,文件一拍一发,自认为省事又省时,殊不知暗藏泄密风险。还有的人手滑将涉密信息转发至微信群,造成信息外泄,产生不良影响。员工要认识到微信办公存在的风险隐患,规范工作流程,涉密信息不上网,不仅做到自己不使用微信群传播涉密信息,发现此类情况还要及时报告。
我们乐意使用微信群,是因为它接地气、易操作、又便捷。平台无对错,善用是根本,规范使用,健康发展才是长久之计,这样微信工作群将大大提高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效率。希望能让工作群回归本质,成为我们的好帮手,而不是压倒我们的“山”。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文字:周涛(“两江潮”网评团队、宜都市人民检察院)
音频:宜都市融媒体中心
责编:廖逢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