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多点发力,让科技馆常开常新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2日21:43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根据中国科协统计,经过10余年发展,我国现代科技馆体系服务线下公众已突破10亿人次,全国已构建起达标实体科技馆446座,实现省级全覆盖。

科技馆作为科学普及的重要阵地,是越来越多青少年了解科学、爱上科学的“第二课堂”,也是有效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主抓手。然而,科技馆一团火热的背后,仍然有不少科技场馆存在着“冷热不均”“一年热,二年温,三年以后冷清清”等问题。

科技不是冷冰冰的,科技馆也不应“千馆一面”。“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科技馆需要体现“地方味”“人文味”,通过打造特色展区、特色文化体验等方式为地方代表性科技成果留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讲好当地的科学故事、人文故事。例如,四川科技馆按一定比例复制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展示地方科技特色;重庆科技馆外观采用石材与玻璃两种材质,彰显重庆山水之城的特征;青岛科技馆以“海洋·科学·人”为主题,设置海陆变迁、航海发展、海洋现象、蓝色生态、探索深海等展厅,深挖特色科技资源的独特魅力,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为了让火爆的“打卡”人群转化为长久的客流量,科技馆也要经常“上新”“变”出新花样。可以借助抖音、短视频等平台,衍生开发“掌上科技馆”,通过云端科技馆游览、科学实验和创作、空中科普课堂等形式多样的互联网媒体传播模式和科普资源,打破一地一域的限制,将科学知识传播得更深更远。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优势,推出形式多样的科普惠民举措,创新公众服务方式。例如,青岛科技馆创新科普形式,自主编排互动科普剧《郑和“夺”宝记》,重现郑和舰队七下西洋的场景,摒弃“走老路、套模板、设框架”的科普模式,增强科普互动性、参与感;为进一步推动科普教育由“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南京科技馆针对青少年游客推出“双减”科学托管营,包学习、包游玩、包午饭,开设航天、天文、展区深度讲解等多种类型课程,寓教于乐,全面提高科普教育实效和长效。

目前,科技馆大多都是公益性机构,为减少场馆更新成本,科技馆也要善于借力借智更新。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社区科普大学等成为开展科普活动的重要阵地,让公众在家门口就能参与科普、体验科普;创新探索“科普+教育”“科普+文化”等融合建设模式,推进科技馆与中小学、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开放共享和资源融通,加快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发展格局。

少年强则科技强,科技强则中国强。要紧跟时代步伐,多点发力,努力让科技馆成为人们常来常新、常看常新的“长红打卡地”,全力助推科学知识普及,不断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学敏(湖北宜昌)

责编:丁楚风

【责任编辑:刘文颖】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