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莫让付费自习室“来去匆匆”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2日21:56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比咖啡店更安静,比图书馆更舒适,不用每天寻找座位,还有浓厚的学习氛围……近日,“付费自习室”再次翻红出圈,拿着书本、电脑备考的自习者成为城市的另一道风景。“付费自习室”作为年轻一代的新宠儿,如何从“网红”变“长红”?其密钥就在于文化,需注入更多文化内核,让其成为地域的文化标签,才能避免让学习圣地“来去匆匆”。

“付费自习室”是根据时间付费,从而获得自习室座位使用权的一种新共享经济形式,不仅能够有效满足年轻人获取知识、提升自我、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内在需求,让整个社会对学习的渴望得以显现,也是对“全民学习”“学习型社会建设”倡导的积极回应。

其实,早在2019年“付费自习室”在中国便掀起过热潮。近年来,随着公众对公共空间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付费自习室”得以蓬勃发展。作为对公共图书馆“溢出”人群的有效承接,“付费自习室”一排排书桌被分隔成一个个半开放“小格”、Wifi上网、免费空调、共享打印机,极致安静的环境、沉浸式学习的氛围、24小时不打烊的书房,成为“付费自习室”的标配。然而,作为新生代产物,“付费自习室”随时可能面临新问题,未来自习室究竟将何去何从?需要高度重视。

要想为“付费自习室”的发展保驾护航,密钥就在于文化。一方面,要为“付费自习室”注入文化内核,赋予付费自习室更多文化特质,将其打造成一个公共文化空间,这才是付费自习室长红的灵魂所在。另一方面,要以精细化服务打造“品牌效应”,增加自习者对付费自习室的热爱度与忠实度。譬如,研发在线预约系统、智能座位管理等智能化手段,进一步提升自习者体验感。同时,还要聚焦年轻人的需求导向,做好“自习室+”的文章。譬如,融入阅读空间、咖啡书吧等元素,进一步提供增量服务。除此之外,还要在付费自习室运营过程中,明确设置准入门槛、完善行业标准、强化监督管理,谨防出现滥竽充数、恶意竞争、违法圈钱的乱象,从而把付费自习室推向文化和经济的对立面,为其发展筑牢坚实底线。

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理应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终有一天“付费自习室”也会和图书馆、书店、大学一样,成为地域的文化标签。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凡(宜昌夷陵)

责编:丁楚风

【责任编辑:刘文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