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支教团党支部开展的“学习重要回信精神,砥砺担当作为”主题党日活动上,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向晋文老师勉励志愿者们,要眼里有理想之光,肩上扛担当之责,手头练本领之活,心中淌奉献之爱。成长于孕育了本禹精神的经济管理学院,我深感荣誉与自豪,亦深知责任与使命,作为新时代的华农青年,应以实际行动,担当时代责任,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绚丽光彩。
奉献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行动。2018年,初入大学的我被《牵挂》话剧中的一句台词深深感染:“想做不做,机会错过。”剧中主角“张福禹”是以华中农业大学的三位青年榜样为原型所塑造的,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付出、艰辛、无奈与不舍,然而,在这背后熠熠发光的是一代青年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无私奉献的信念。奉献的路途可能并不总是顺利、愉悦的,但终点一定是满足、幸福的。于是,在学院志愿者学长学姐的带领下,我加入了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志愿者。在盲校,与有视力障碍的弟弟妹妹们一同踏上探索心灵世界的旅程,通过手工制作和游戏互动,共同感知世界,让彼此的心灵更加紧密相连;在禧乐儿童康复中心,默默守护着自闭症孩子们的星星世界,用陪伴和关爱温暖着他们孤独而敏感的心灵;在乡村小学,为山里的小朋友们带去丰富多彩的课程,帮助他们拓宽视野,激发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向往;在社区老年活动中心,与老人们亲切交流,一起制作手工艺品,分享生活的点滴,为晚年生活增添温馨与快乐......在一次次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我更加体会到奉献的意义与魅力,青春也因此在奉献中收获与成长。
“老师,英语这个朋友我交定了。”学生的一句话,让我更加明白了支教的意义并不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多的是让山里的孩子树立起自我成长的意识。2022年7月,挥手告别炎热未消的江城,作为华中农业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我来到了位于贵州毕节的本禹希望小学,在这里,我接过了前辈们的接力棒,成为了四、五年级的英语老师。为了不辜负前辈们的付出与孩子们的期望,我认真研读课标把握教学重难点,向曾经的英语老师取经学习备课经验,观看名师公开课汲取授课技巧,经过几堂课打磨下来,站在三尺讲台的我越来越从容。在教学上,我从孩子们感兴趣的内容出发设计课程,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动态,对表现优异、学习进步的孩子进行奖励,使得班级的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厚。在教学工作之外,我和队友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为孩子们提供多元生长的空间,通过开展书法讲堂、非遗体验、经典诵读等活动,带领孩子们在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积淀人生的底蕴,发现成长的闪光点。担当是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应该主动走进西部,走进社区,走进农村,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实现青春价值。
只有练就过硬的本领,才能在新时代浪潮中砥砺前行。一方面,我将坚定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理想信念。永怀赤诚,不忘初心,坚持将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生活习惯,用真情、真心、真意服务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另一方面,我将刻苦学习,积极参与实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同时,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志愿服务的社会实践中,持续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锻炼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实现中国梦的火热实践中,更好地认识社会、服务人民。通过不断学习,我将努力成为一名本领过硬、全面发展的有用之人,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重要回信中寄语青年:“希望你们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青春因奉献而闪光,青年因担当而生长。我将牢记重要回信精神,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不懈努力,以奉献执笔,书写一份属于华农青年的时代答卷。
红色导师点评:从一次志愿服务的感动到奔赴贵州一年的支教行动,再到立志一生的志愿服务生活方式,需要的不仅仅是从“情结”到“情怀”的转变,更需要用行动和真情去诠释和践行。付克宇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志愿服务实践中,丰富着自己的人生阅历,收获着幸福与成长,体会着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力量,生动诠释着青春“小我”在志愿服务实践中成长为祖国“大我”,投身实现中国梦的火热实践中,汇聚成不懈奋斗的青春力量!
稿源:荆楚网
汇报人:付克宇(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23级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
红色导师:丁洁(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办公室主任)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