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2023年12月22日,“看见社科力量”湖北省社科联首届网络评论大赛启动,这是一次加强对全省广大社科工作者的政治引领和精神激励,以赛为媒,以评聚力,重在激发广大民众关注社科事业的积极性,以独到见解、创新思维,用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的文字、音视频、漫画、传统曲艺等多种形式讲好社科故事,进一步展示湖北社科界、湖北社科人良好精神风貌,引领全省社科事业高质量发展。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中华大地自古名贤辈出,五千年来,中华文脉如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世代赓续,从未间断,历久弥新,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都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进步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新时代社科工作者担负着培根铸魂、引领社会的光荣使命,几代社科人薪火相传、努力耕耘,一批批专家学者以其深厚扎实的理论功底、严谨诚实的治学态度、奖掖后进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湖北省作为文化大省、社科大省,社科类社会组织发展迅速,组织类型不断丰富,学术研究覆盖面更广,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湖北社科界围绕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在湖北落地落实,围绕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产出一批服务湖北战略规划、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重大标志性研究成果,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思想动能。
服务发展大局,把学问写在荆楚大地上。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优势特色,激励和调动全省社科界专家学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入社会基层一线、深入重大建设项目,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譬如,华中农业大学张俊飚教授长期围绕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开展研究工作,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所形成的系列成果,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单篇引用率达到500余次。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江汉文明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孟华平潜心荆楚考古研究30余年,将考古事业视为终生使命,主持发掘的“辽瓦店子遗址”“石家河遗址”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为考据中华文明发展演变提供重要依据。长江大学田传茂教授潜心科研,专注荆楚文化翻译和国际传播研究,成果丰硕,发表论文100多篇,取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众多科研成果,为讲好荆楚文化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国好声音作出了贡献。他们是胸怀“国之大者”,着眼“国之大事”,推进湖北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和楷模。
守正道创新局,服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围绕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湖北各地社科专家深入机关、企业、学校、农村、社区一线,开展面对面的理论宣讲、交流座谈,他们任劳任怨,负重前行,怀揣着对家国情怀初心的践行、对诗和远方理想的追寻、对人文社科精神的坚守,奋力书写着社科工作者无愧时代的荣光。由武汉大学历时5年编撰完成的《马克思主义大辞典》,全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代表著作和人物,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成为研究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工具书和教科书。湖北大学田子渝教授领衔主编的国内首套反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选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著作选集(1920-1927)》,有助于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和光辉成就,具有重要的政治、学术和现实价值。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王雨辰教授在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生态文明理论研究领域首次提出“西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新领域,扩展了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空间。他们是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思想先导,用自己的行动生动诠释了人文精神的魅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湖北形成生动实践。
任重道远须策马,风正潮平好扬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新征程上,全省广大社科工作者要以这些名人大家为榜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牢牢扛起培根铸魂的神圣使命,承担起记录时代发展、展现时代风貌的职责,书写湖北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新篇章,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贡献社科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嘉丽娜(中共宜昌市夷陵区委党校)
责编:廖逢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