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大学生网评大赛】东湖评论:免密有风险,支付需谨慎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02日19:01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近日,四川泸州一位市民捡到他人手机后,利用免密支付功能将微信零钱全部挥霍一空的新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次事件对免密支付的安全性提出了深刻的警示。支付平台应加强技术防范,及时发现和拦截可疑交易,并对用户进行风险提示;用户也应提高自身安全意识,谨慎开启免密支付功能;主管部门应强化支付市场监管,规范行业秩序,共同堵住免密支付的漏洞,保障免密支付安全。

免密支付,无需输入密码即可完成支付,作为一种便捷的支付方式,在为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资金被盗的风险。尽管这一设计初衷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加快支付流程,但在不法分子利用这一漏洞实施犯罪时,这种便捷性便成了安全隐患。尤其对于一些老年人或者对手机操作不太熟悉的用户来说,可能更容易遭受财产损失。

在推广便捷支付的同时,平台应当加强对用户安全的保护和风险警示,如必须事先告知用户免密支付的额度、风险、取消方式等相关事项,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对于支付平台而言,完善的风控体系、严格的审核机制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例如,进行异地交易监控,如果用户短时间内在不同地点进行了多笔交易,系统可以将其标记为异常交易,并进行进一步验证。当大额交易、频繁交易发生时也是如此,平台应要求用户进行二次验证,或与银行机构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以降低资金损失风险。

对于消费者而言,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谨慎开通免密支付功能,避免财产和隐私受到威胁。在使用免密支付功能时,应充分权衡便捷与安全的关系,谨慎设置单次消费限额。此外,设置复杂密码,定期更换密码等措施也可以提高账户的安全性。在进行移动支付时,还应学会识别安全的网络支付环境,尽量避免在公共WiFi或网络环境不明的场所进行支付。定期查看账户交易记录,以便及时发现任何异常活动。如果发现任何未经授权的交易,应立即联系银行或支付平台查询核实相关交易记录,避免财产损失。

此外,主管部门也应加强对支付市场监管力度,规范行业秩序。近日公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将非银行支付机构及其业务活动进一步纳入法治化轨道进行监管。《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出台,进一步厘清了支付产业各方权利义务和责任边界,赋予监管部门依法行政权力,标志着支付行业发展进入崭新阶段。对于利用免密支付漏洞进行违法犯罪的行为,应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震慑力。引导支付机构树牢“合规就是生产力和竞争力”的经营理念,防止违规经营,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免密支付在为现代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面对这一挑战,支付平台、消费者和监管部门需形成合力,通过加强监管,完善支付安全机制,增加风险提示,增强自我防范意识等多项措施,共同构建一个安全、高效的支付环境。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璐(武昌首义学院)

责编:廖逢倩

【责任编辑: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