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通知要求将美育素养有关内容纳入教师资格考试,中小学要依据课程标准组织实施全员艺术素质测评。这一通知引发了社会对美育的广泛关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文化品位也越来越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以美育为孩子点亮一双发现美的慧眼,正是实现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社会之需。
美育是德育的基础,美育有助于青少年品德、智力的培养。中华文化自古便强调通过礼乐、艺术的熏陶,来培养良好的品德和情操。“文以载道”“歌以咏志”,许多艺术作品都传承了丰富的人文内涵与积极的价值观念,青少年在欣赏、学习这些作品的同时,也是汲取养分,完善自身道德观念的过程。此外,艺术作品往往具有复杂的结构、深刻的主题,相较于快餐文化,需要青少年更投入、更专注,无形中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考能力。
以美育人,提高青少年信息甄别力。互联网各类信息泥沙俱下,诸如“社会摇”“擦边球”等低俗信息在青少年群体中广泛传播,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要让孩子免受不良信息的侵扰,除了限制信息的传播,还要提升孩子自身的“免疫力”。透过美育,教会孩子分辨美与丑,让他们明白哗众取宠、吸人眼球的低俗信息是丑陋且有害的。在孩子信息甄别力提高后,继续通过美育循循善诱,带孩子学习欣赏真正传递美的信息。从小浸润在真善美中的孩子,自然 “曾经沧海难为水”,拥有较高的审美品味,有助于抵御低俗文化的影响。
美育不仅是教会孩子看见美,更是让孩子能看到“诗和远方”。 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增大,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说美育可以让人“超越个人生命的有限意义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自由”。美育之于青少年,一方面是德育与智育的手段,能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让青少年能够拓宽感受的维度,拥有发现生活之美的能力。一个能看见美的孩子,他读唐诗便能窥见李白笔下的明月,读宋词便能听到东坡笔下穿林打叶声。一颗心怀美好的玲珑心,就如钻石一般,能将平凡的日光,折射出绚烂的火彩。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正是让孩子们在成长途中,不再只是满眼焦虑、低头赶路,而是能欣赏沿途本就绝美的风景,看见生命本就拥有的厚度。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雨欣(宜昌当阳)
责编:闻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