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当“尔滨”和“南方小土豆”连续霸屏热搜榜之时,被誉为北纬31⁰的绿色奇迹的神农架之谷,山川与云海一色,奇石与雾凇共景,雪山、云海、冰凌、雾凇……更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大美的冬日生态画卷。一直以来,“生态”是神农架的最大优势,“绿色”是神农架的最亮底色,发展生态旅游,保护生态环境,是神农架实现“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近年来,神农架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管理为核心,落实最严格保护举措,实现了从“开山伐木”到“立法保护”、从生态破坏到生态修复、从“捕猎网鱼”到“生态卫士”的转变,在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上,推动“生态绿”和“旅游热”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生态底色“绿”起来。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生态旅游的载体,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以良好的环境条件来支持和维系。对于神农架来说,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通过构建以神农架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健全管理体制、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多种举措让生态底色“绿”起来,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正是秉着人与大自然相依相偎、和谐共生的理念,经过四十年的倾力保护、休养生息,今天的神农架森林覆盖率达91.1%,林木蓄积量达2733.8万立方米,成为世界自然遗产。
旅游经济“热”起来。发展生态旅游产业,资源是根,特色是本,文化是魂,市场是导向。从哈尔滨出圈的有益经验中可以看出,要想撬动旅游“热”,需要采用多种措施协调配合:比如极具特色的文化、真诚好客的服务、久久为功的准备等,人与人之间的双向奔赴,才让文旅有了热度。神农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根植于自身生态“绿”的独特发展优势,坚持提高服务品质,强化区域协调联动,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深化产业融合发展,久久为功地做特色、创亮点,才能在旅游市场“大内卷”时代突出重围。2024年元旦期间,神农架国际、中和、龙降坪三大滑雪场累计接待游客1.8万人次,迎来游客同期增长103.9%。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神农架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精心奏好生态+旅游“二重唱”,不断探索用创新驱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让践行绿色旅游、绿色生活逐渐成为一种新风尚。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高萍(武汉经开区)
责编:丁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