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问苍茫》走红离不开精品意识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06日16:42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近日,一部制作精良的作品《问苍茫》圈粉全网,该剧播出后每集平均收视率2.54,在CVB总局大数据份额占10.835%,排名全国所有频道第一,全媒体触达观众6亿,全网话题阅读量超40亿。《问苍茫》讲述了青年毛泽东在1921年到1927年中国大革命时期这一历史阶段中,从一名追随者历经“创业”“成长”“寻路”逐渐成长为先行者、开拓者,并探索出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热血故事。该剧巧妙地将个人成长、家族变迁同民族命运、国家荣辱相融,让观众在波云诡谲的时代背景中看到了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感受到革命先驱的精神感召。

“精”在主题立意上别出心裁。制作方选取毛泽东为代表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视角,独特地采用革命形势大背景和先驱们思想成熟“双线并行”的叙事结构,讲述他们为民族解放寻求出路、为真理上下求索的这六年。制作方吸收最新党史研究成果,吃透大量史料文献,克服部分史实认知上存在分歧或争议的困难,在极其复杂的历史脉络中厘清人物和情节线索,数易其稿完成剧本创作,“啃硬骨头”填补了这段历史叙事空白。该剧在历史时间线上是《觉醒年代》的“续集”,也延续了高制作水准,别开生面地为观众呈现了一系列引人入胜的“历史教科书”。

“精”在人物塑造上丰富立体。历史剧不仅要复刻历史里的“人”,还要让屏幕外的“人”产生共鸣。在特型演员王仁君的精彩演绎下,青年毛泽东有橘子洲头中流击水的风华正茂,有深入韶山冲地头探民生多艰的粪土万户侯,有在大会上舌战群儒的指点江山,也有同“霞妹”依依惜别的别梦依稀,更有低头轻哄“小毛毛”的舐犊情深,我们得以用普通人的视角去看到伟人成长之路的真实性、可信性,能感受革命先驱们思想的光芒、理想的魅力、人物的发展。诸多时代风云人物由顶级阵容打造了有血有肉的历史群像,譬如蒋先云文武双全、汪精卫道貌岸然……这与剧组选择演员时强调质感、演员形似兼具神似的表达密切相关。

“精”在把握细节还原史实。《问苍茫》善于用微小的细节深化历史情景,用诗意的隐喻象征填补历史空白,兼顾艺术的表达与历史的真实。剧中诸多对白都有原始文献记载,几乎所有人物都有史可依。煤工被煤浆裹住面部和躯干、湖南剁辣椒走到哪带到哪,点滴细节聚沙成塔,让观众更有代入感、真实感,也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譬如毛泽东全家福照片中没有他的身影,因组织有纪律规定不能入镜,剧组则通过合理的艺术想象,用这场戏来深挖一对革命夫妻的艰难、包容和深爱,展现了后辈对革命者家庭情怀的理解,也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

时代呼唤精品,人民热爱艺术。主旋律影视剧想要日常化表达,不是降低精神高度去迎合,而在于抓住内在精神的外在呈现,在于“润物细无声”传递革命英雄主义的价值观。每个镜头都熔铸大众真情实感、饱含人间烟火的创作,譬如夏明翰从军前夕与妻子道别“赠君红珠如赠心,但愿君心似我心”的特写,让我们看到共产党人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苦行僧,他们也有悲欢离合的充沛情感,他们既壮怀激烈也不失浪漫温情,因而他们的言行很容易感化观众,他们所代表的价值观念也更容易被接受;在于“恰同学少年”青春朝气中激励奋进的正能量。先驱们大义凛然投身于时代荡涤积弊的浪潮,不管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是“人类群星闪耀时”,高亢乐曲《东方红》回响着革命的坚定信念,令人热血沸腾,亦深富意味,这都很好地表达了一种朝气阳刚的青春气质,也更契合我们的审美情趣;在于“革命理想高于天”丰富的精神镜鉴,革命历史题材剧能逐渐成为“新主流剧”,所体现的精神独立、事业成功、心系家国,这恰是新一代观众的内核要求。剧组借由先驱们的真实生活经历,身体力行地贡献出一套自己的立世法则,观众们也能在影视化语言中寻求破题之法。更为重要的是,先驱们以“为有牺牲多壮志”的悲壮之心,所呈现的革命历程中“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之姿,更能引发观众爱国情怀的共鸣。

《问苍茫》作为一部优秀的历史剧,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为主旋律作品的融合传播树立了标杆,不仅在于其呈现了一段时期的历史全貌,更重要的是能让我们在面对又一次百年未有之变局时,内心蕴含的集体意识、爱国情怀在一次次热泪盈眶之时被激发、被点燃,这是对国家、对民族认同感越来越强的体现,也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汲取磅礴伟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向常荣(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

责编:詹蔷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