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日前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提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主题之一,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的头等大事。文件以第一章整章内容,对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作出重要部署,将确保粮食安全作为必须坚决守牢的底线。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我们党始终把解决粮食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强调“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2021年,中央首次将粮食产量纳入宏观经济调控指标,“十四五”规划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把每年粮食产能高于1.3万亿斤确定为约束性指标。
古语云:湖广熟,天下足。湖北常年的粮食播种面积在7000万亩左右,是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省之一。连续11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00亿斤以上。湖北全省上下压实政治责任,出台《全面促进农林牧渔业稳产保供2023年行动方案》,将粮油生产底线目标和发展目标分解到市州,定期调度会商。制定粮食安全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与各市州签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书。在每个重要农时,召开现场会强力推进。2023年湖北粮食总产555.4亿斤,实现面积总产单产“三增”,守好“荆楚粮仓”,让“中国饭碗”装更多湖北粮。
落实“藏粮于技”增效益,农民挑上“金扁担”。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的根本。在湖北省最大的小麦产区襄阳市,“郑麦136”“扶麦368”“楚襄1号”品种屡创纪录,运用丰产优质小麦品种、宽幅精量匀播镇压、肥水科学运筹、群体调控、病虫害综合防控等绿色增效技术。湖北省推广“鄂麦006”“扶麦368”“扬麦33”等小麦抗赤霉病品种,同时组织开展小麦高产竞赛活动,打造一批高产示范样板。推进“种肥药机”集成配套,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在种植面积5万亩以上的县全覆盖。
落实“藏粮于地”稳产能,农民鼓起“钱袋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2023年,湖北省大幅度提高省级补助标准,共落实配套资金17.85亿元,用于支持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统筹相关资金,对市县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给予适当补助,减轻了市县财政投入负担。在湖北粮食主产区,均实现“渠成网”,灌水及时,达成主产区不减产、少减产的目标,对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天门市庄品健公司建成高标准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大力发展优质稻订单种植,基地订单按每斤2元的价格收购,比常规优质稻每斤高出0.6元至0.7元,2022年面积达40万亩,带动农户43605户,每亩增收200元至300元。
落实“藏粮于民”强支撑,农民充实“脑瓜子”。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发挥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作用,引领带动广大农户在乡村形成“科技共同体”,让农技推广提高效率、扩大范围,就能为农业发展注入澎湃活力。黄梅县抢抓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革命老区振兴等发展机遇,真心实意、真金白银邀请能人回乡创新创业,努力造就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青年农民队伍,涌现出一批批活跃乡里的“新农人”“土秀才”“农专家”,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近3年湖北通过高素质农民培育、“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人才项目,培育高素质青年农民1.5万人,培养青年农民大学生8000名,110位青年人才获得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资助。一批批“新农人”,正在荆楚大地挥毫书写别样的“田园诗”。
仓廪实则天下安,湖北省将持续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守好食品安全“命根子”,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同时湖北正在推进十大农业重点产业链建设,走一条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之路,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践行“大食物观”的生动实践,在守好“米袋子”的同时,拎稳“菜篮子”,端牢“油罐子”,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稳定安全供给,不仅守住人民群众“舌尖幸福”,也为中国饭碗端满“中国粮”做出“湖北贡献”。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胡秉昶(咸宁市通山县通羊镇人民政府)
责编: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