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文旅融合的进一步推进,2024年春节,民俗过年不仅成为当地人的传统习惯,还成为一种旅游项目让游客体验,得到更多人的认识和认可。如宁波市不仅组织青少年和舞龙队队员开展“龙舞”“旱龙游村”等民俗活动,还加强互动让游客亲身体验舞龙;山西吕梁方山县马坊镇吴家沟村张灯结彩,150多名村民自发组织秧歌队,在热闹的正月里“扭”出别样风情;广东汕头15支英歌队带来千人英歌舞大会演,吸引超过15万人到现场观看……天南地北文化春节“百花齐放”,充盈了“年味”,使游客们流连忘返的同时,也为开年经济铺就深厚的文化底蕴。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同比增长34.3%,总花费6326.87亿元。一组组数据背后无不反映着民俗文化与热浪升腾的市场经济相互交融、紧紧耦合的新变化,为各地振兴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创造出更多财富,还促进了当地居民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同和传承。
民俗文化内容多元,包罗了服饰、饮食、礼俗和游艺等与群众传统生产生活紧密结合的文化内涵。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民俗。早在《汉书 王吉传》中就有记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民俗是世代相传的民间生活风俗,尤其是在农村,不管是婚丧嫁娶,还是日常劳作和生活,无不与之息息相关。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民俗文化表面上看仿佛是传统回归,而实质上是一股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又深藏于人民行为、语言和心理之中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人们心中“乡愁”的一个重要依托。近年来,我国依托民俗文化的旅游地受到了游客的热捧,成为当前旅游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在笔者看来,这是中华儿女不管到何时何地,长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强烈熏陶和强大影响,是对故土、亲情和幸福生活的深刻眷恋和渴望,是对心中最抹不掉的那丝“乡愁”的满满的追忆。
民俗文化历经千年的沉淀与积累,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传承好来自老祖宗的文化瑰宝,不仅增强了国人的文化自信,还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从春节走向全年,各地当持续挖掘文化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利用和发挥特有的民俗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民俗文化技能传承培训,使人们知晓、参与、传承好民俗文化及其活动。通过打造品牌文化产业园区、扶持文化市场主体向深发展等方式,开展“民俗+科技”“民俗+乡村振兴”“民俗+旅游”“民俗+文创”等跨界、跨域、跨业创新探索,借助互联网平台和社交媒体,向更广泛的受众展示和传播多元民族文化的魅力,吸引游客前来探索和体验。还可将民俗文化遗产与美丽乡村建设、农耕文化保护、城市建设相结合,让民俗保护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民俗文化不是无根的木,也不是停止生长的树。民俗文化的软实力正转化为生产力,以多元化、生动性和差异化让中国魅力十足。让民俗文化活起来、火起来是时代命题,为14亿中华儿女奉献更饱满的“精神盛宴”,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卢希(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