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障碍、轻度智力障碍、性格偏执,被家里人称为“犟牛”的杨兴链,他用自己的工资买了一辆摩托车,实现了人生的第一个小目标。
28岁前一直在家“啃老”、曾辗转多家餐饮店工作,始终没能站稳脚跟的王篮翔,现在有了月均5000多元的收入,成为家里名副其实的顶梁柱。
聋哑的唐思维在拿到工资后,她给自己买了一件衣服,给弟弟买了一件玩具,她用模糊的发音配合着手势,尽力表达弟弟很喜欢她买的玩具。
他们都是“慢娃儿”包子铺的直接受益人,在这群“慢娃儿”的背后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周延清,“慢娃儿”项目发起人,他是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也是宜昌好人。几年前,学校开展一次调研,对50余名毕业生生存状态摸底,结果令人痛心:半数以上的学生都不会料理个人生活和简单家务,绝大多数不能与人简单交往,3人意外死亡,这些20多岁的年轻人,只有不到10人能够自食其力,很多人难以融入社会。一次走访中,面对身有疾病的女儿,家中的父母只能照顾最基本的饮食起居,一想到孩子今后的生活,家长无助的眼神和止不住的眼泪让周老师记忆深刻,同时萌生了“教会学生一门手艺,至少能吃饱肚子!”的想法。
残障孩子的出路在哪里?2018年,国家启动了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枝江特校开设了首届高中班,并设置了职业教育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理性与感性、得与失、利与弊之间反复权衡,2019年,以中式面点为主打的职教课开课了,摸索着为高中班残障学生开设职业教育课程,帮助他们练就谋生能力。
包子皮要擀得中间厚、边缘薄,可他们擀出来的面皮恰恰相反,中间薄如白纸,边缘厚如小山。听不见,说不出,这些孩子们学得非常慢,周延清只能一遍遍教,让他们用手指反复去感受厚度的差距,反复练习。足足练了两个月,他们才擀出了像样的包子皮。2019年4月,他每天都要和孩子们制作上百个包子请师生品尝,并不断改进。
在周延清的推动下,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房屋改造、装修、购置设备等相关准备工作。枝江市残联拿出两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包子铺装修。酵母龙头企业安琪集团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孩子们专心打磨速冻生坯包子,避开做早点生意的快节奏。农业银行湖北三峡枝江支行开通金融助残服务绿色通道,仅用三天时间发放贷款20万元,解决原材料采购资金短缺问题。学习强国、湖北日报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本地市民口耳相传,助推包子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慢娃儿”包子铺就这样走红了。
2020年3月初,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文件,周老师兴奋得一夜睡不着觉,开始谋划残疾人劳动教育示范基地的初步方案。9月学生复课以后,周延清已做好了周密的安排,特校的劳动教育将从厨艺培训向手工雕刻、送外卖、养殖辅导等方向转变,针对学生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分类培养,为特校的学生提供更多就业选择。
因为一句嘱托,他当起了这群特殊孩子的编外家长,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天。三年来,“慢娃儿”团队创新“提供关爱服务+帮扶就业创业+搭建增收平台”模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余次,服务时长超3万小时,累计服务5万余人次。为300余名残疾人开展技能培训和推荐就业,带动近300个残疾人家庭实现增产增收。
在推动建设残疾人公共服务平台进程中,像周延清这样“向阳而生、逐光而行”躬耕特教一线的“授渔人”,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开拓创新,甘为人梯,让教学更有温度,过程更有实效,成长更有保障!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慢娃儿”包子铺的成功,不仅见证了这群“慢娃儿”们像牡丹一样绽放,给家庭带来了希望,也见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重要指示精神在枝江的生动实践。
一个包子的成长,凝结着周老师30年来的爱心倾注,展现了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不断优化,书写了残疾人群体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建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美丽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文字、出境:冯靖炜、樊雪雨(中共枝江市委宣传部)
拍摄:杨媛媛(枝江市委文明办)
责编:沈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