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省社科联网评大赛·好故事⑳】红笔红,精神足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25日23:03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我是在网评江湖认识胡文江老师的。十年前在东湖评论、天府评论、红辣椒,我和胡文江老师都是活跃的作者。当时对他的印象一个是评论作品产量大,再一个就是热爱点评其他作者的评论作品。他慷慨激昂,不避亲疏,总能点明一篇文章“好在哪里,弊在何处”。当时,我悄悄给文江老兄起了个“文侠”的外号。

后来,随着和文江兄交往的加深,我知道他从2014年开始就办了个叫“红笔”的评论平台。十年时间不短,足够认识一个人,也足够观察一个平台。正所谓,“文”“笔”乃天作之合,“一支红笔”磨砺十年,红笔红,很自然,也是必然。

“红笔”的精气神

一个人的编辑部,平台平均每天发稿至少5篇。开始时,几乎是没有什么资金资助的,全靠情怀。2014年,我知道胡文江创办的红笔时,不过就是听过,内心是没有激荡起多少涟漪的。不是我有多钝感,而是就所见所感而言,能擎多久实在是个疑问。

很多人可能是低估了红笔。来自河北故城的胡文江,有河北汉子特有的耐力倔劲。后来我和他接触时他常说的一句“我就喜欢别人看不上,这让我的奋斗有动力”。红笔的精神气和它的主办人一脉相承。它像野草,倔强生长,越是不被看好,它越是长势蓬勃。

办红笔,来自胡文江“混评论平台圈的偶尔碰壁”。胡文江决定自己依托汉江师范学院他所工作的单位官网,做一个叫红笔的评论平台。“认真写作,有潜力,热爱写评论者皆可发表”。“不能让满腔热情写作者,因为客观上别的什么原因,让评论生涯夭折。”胡文江每谈及此,都要右手一挥,似乎要把青年评论作者“被丢掉的热情”抓回来。

出发时不是领先,但拼的就是一个耐力和混不吝的精气神。疫情期间,学校封校,一些人正好趁此休息,胡文江猫在家里的小角落编辑稿件,“四周的纷繁不属于我,编辑青年评论作者的稿件,给我带来静气”。别人休息时我干,别的平台过年我还在干。这些年,红笔茁壮成长。拿到的国家级、省级荣誉数十个,刊发的评论文章上万篇。靠的是什么? 胡文江和红笔融为一体的“精气神”。

扶持后来者

为什么要办红笔?胡文江的回答是,评论初写者,发表太难。也有一些平台,对初写者很宽容。但发表了前两篇后,平台发稿要求也会随之提高。导致一些初写者被拒稿。然后就是“不写了”“夭折”。

当然,也有一些初写评论者,因为功底不错、善于沟通,也能渡过“写评论发表的吃奶期”。但这样的人实在太少。而胡文江办红笔,就是要帮助“评论初写者,让他们有平台发表,积累信心,让他们顺利渡过写作吃奶期”。

如今在红笔上发表评论作品的汉江师范学院学生,一届一届层出不穷。平台越做越好,平台的知名度、硬核度不断提升。随着邓海建、胡欣红、李强等一批国内知名评论员入驻红笔,使得学生时评作者“新兵蛋子”在红笔上发表作品,“得以与大牛们同屏油然而生豪气”。

在汉江师范学院,有一句话很经典。“从汉江师范学院毕业,没有在红笔上发表过评论,那是不完整的大学经历”。而这些年来,红笔已经越过荆楚大地,成为国内高校最知名的评论平台,吸引着诸多国内高校学生投稿发表。红笔平台名气越来越大,其“扶持后来者”的意图从未改变。“新写评论者,扶他们上马,陪他们驰骋,给他们天地”。有一天他们不需要红笔了,那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胡文江如是说。

我还要讲一下胡文江教授“是如何扶持我这个后来者的”。我是在2017年前往汉江师范学院交流的。当时的胡文江,已然在网络思政教育上做得风生水起。实地感受到了文江兄做网络教育的张弛有度、规划前瞻,回杭后我就开始了“追随胡文江教授的网络教育足迹”。

我做短视频实践和研究,我尝试带学生写评论拓展思维,我将有影响力的新闻提升到网络文化教育高度,这些都得到了胡文江教授的启迪和支持。我关于短视频创作的“独孤九剑”,就是最先发表在红笔上。后来我成为教育部第六批网络教育名师,而胡文江是第二届教育部网络教育名师,我们俩都来自高校宣传线,某种程度来说,我和胡文江实现了“跨越4年的传承”。

初心不会褪

2024年,红笔迎来了“十周岁”。而胡文江已经从刚举办时的血气方刚,步入行路稳健和缓的中年大叔。然,年龄增长并不意味着保守观望或亦步亦趋。

这段时间,红笔邀请了邓海建、胡欣红、冉彪、李强等时评大咖,以及伍佳佳等业界人士为全国大学生上时评线上课。从去年秋季学期开始,红笔搭台,在汉江师范学院开起了“评论写作素养课”,胡文江虽人在省城挂职,可是他周末不辞劳苦长途跋涉回汉师组织评论写作课。诸多评论大咖或亲身前往,或在线上倾囊相授,背后少不了胡文江的精心组织。一边继续做红笔编辑,一边亲自授课或组织,学生学时评而且有平台相助,背后倒是苦了累了胡文江老师。有时红笔视频号上显示的发表地点在湖北十堰,有时显示在高铁站,有时显示在省社科联大楼。“你很拼啊,干得像小伙子”有人看到胡文江不禁感慨道。胡文江知道,“自己办红笔时的初心,一点没有褪”。

这些年,红笔的“红”,当仁不让。这些年,红笔的“辣”,一如既往。这些年,红笔的“变”,一马当先。今年红笔网全新改版了,更加清爽有活力。红笔里吸纳的年轻作者更多了。而胡文江一再创新评论语言,红笔的视频号也玩得风生水起。“贴近年轻人,赋能年轻人,扶持年轻人”“因为年轻人代表着未来”“我们帮助年轻人不求回报,只要他们回报国家社会即可”。胡文江说,现在评论平台越来越少了,但红笔的大旗肯定是要继续迎风飘扬的,“因为年轻人的心,还是火热的”。

我想说,老胡,你的初心带动了我们的干劲,让我们感受到了“不管如何,老胡的红笔之光,一直在那里”。我从今年10月起,开始了“叙事表达系统”的短视频拍摄,胡文江的红笔一如既往“给我平台,为我推广”,让其度过了制作初期的“乏人问津期”,这些系列视频如今给我带来了大量关注和诸多鼓励。

昨晚,我的新一期叙事表达视频,晚上11点制作完成,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微信问“文江兄,睡了吗”。而文江兄秒回“视频发来,我马上上传发表”。我瞬间内心激荡,“激情被热情对待,创作者不被辜负,这就是红笔之于我们的。”宝藏男孩胡文江,感谢你,幸好有红笔。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程振伟(教育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编:沈素芬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