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省社科联网评大赛72】东湖评论:用法治的能量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28日09:50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电影《第二十条》,从上映之日起就引发热议。该片围绕刑法第二十条关于“正当防卫”法律条文的适用,通过环环相扣的几起案件,艺术地诠释了“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司法理念,并引发大众对“校园霸凌““见义勇为”“情理法理”和“正当防卫”等话题的深入思考。片中,检察官韩明在听证会上谈及案件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时,自问“我们究竟是把怎样的一个世界交到了他们手里?”更是振聋发聩,扣响无数检察人的心魂。守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在点滴之处努力。

“如果你是韩雨辰,面对校园欺凌,你会怎么做?”电影开头,就展现了校园欺凌的剧情——重点中学的卫生间里,几个男生把一个瘦弱男生推搡在地、脱去他衣服肆意打骂并拍照。被欺凌的男生满脸是血。这一幕恰好被在重点中学借读的韩雨辰看到,他勇敢地站出来制止,却不慎使得霸凌者的鼻梁受伤,因此给家人和自己带来诸多麻烦。

根据检察机关的办案实践,当前未成年人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校园霸凌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在本片中,“被欺凌的孩子不愿意承认,看见的孩子不敢站出来指认”,老师的这句话描述揭露了校园霸凌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一方面,被霸凌的孩子往往因羞耻感和恐惧感而选择沉默,另一方面,看见霸凌行为的孩子往往因担心惹火上身而选择明哲保身。而校园霸凌对受害者、霸凌者、旁观者又都有着不可预估的影响。一次欺凌,终身伤害。暗藏在隐秘角落里的暴力,不仅仅是受害者的童年噩梦,甚至是每一个参与者终其一生都无法摆脱的阴影。

面对校园欺凌,该怎么做?对于遭遇欺凌的同学,首先 要不鲁莽,保持头脑清醒。可以大声警告对方,如果他还是继续施暴,可以适当自我防卫。二、不以暴制暴。机智选择反抗方式,可以向路人大声呼救求助,势单力薄时,不要选择正面搏斗,以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时刻记住,人生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三、不做沉默的羔羊。沉默,是对暴力的纵容。一旦遭遇欺凌,应当第一时间告诉家长、老师,及时保留证据,必要时报警。忍气吞声可能导致暴力再次发生。在避免自己成为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受害者的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孩子不做冷漠的旁观者。当看到别的同学被欺凌时,勇敢地选择劝阻或报警,为被欺凌者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做被霸凌者的一道光。

爱的土壤里,开出爱的花。每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而是源于家庭,始于父母。韩雨辰的见义勇为,从其家庭教育可看出端倪。韩家虽然日常吵吵闹闹,但填充着爱的底色。在一家人为韩雨辰的事情焦头烂额时,韩雨辰的母亲获悉听障人士郝秀萍和娟娟的遭遇后,立刻抛下眼前的烦恼,收拾了大包衣物,带着一家人和零食去看望郝秀萍。韩雨辰也友善地陪伴娟娟玩耍。在劝说韩雨辰向张科父子道歉时,韩明与其妻子采取打扑克牌的形式,寓教于乐的向韩雨辰讲述道歉的重要性。在韩雨辰家,父母给予他充足的关爱和尊重。所以,韩雨辰面对校园霸凌毫不犹豫地站出制止,既是天性使然,也是家庭教育的显现。因为父母一直在向他展示正义和善良。

反观张科家庭,从其父亲与其沟通的模式可以看出,父爱严苛生硬刻板,两人缺乏真正有效的柔性沟通。身处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的苏醒,渴望被认可,与不乖就不被接纳的压抑感和恐慌感产生强烈冲突。当这种冲突无法缓解时,必然要向外寻求力量和个人存在,校园霸凌正是通过欺辱弱者来确认自身力量和存在的表现。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问题孩子背后,大多有着问题家长。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背后,往往暴露出家庭监护不力、家庭教育失职、失管的问题。基于此,自2021年6月起,检察机关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推开督促监护令工作。通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督促监护人充分履职,强化家庭监护责任,提升家庭教育能力,优化未成年人家庭成长环境。因此,在片尾,张科的父亲被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不少涉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产生的根源,最初可能只是微小的欺凌苗头,因为缺少及时干预而愈演愈烈,最终演变成犯罪。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帮助迷途的少年归航,这是检察机关的责任担当,也是其法律义务。

对于上升到恶性刑事案件程度的涉校园欺凌的未成年人犯罪,检察机关始终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政策,同时强调宽容而不纵容,关爱加严管。对于性质和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犯罪行为,坚决依法惩处,绝不让未成年成为逃脱法律制裁的“护身符”。对于犯罪情节轻微,初犯、偶犯、误入歧途的涉罪未成年人坚持“少捕慎诉”, 强化不捕、不诉训诫和教育矫治措施,避免宽而不教。对于未成年被害人,采取“司法救助+”形式,推动多元综合救助,帮助其尽快走出困境,传递司法的温情。

一次犯罪污染的是一条河流。减少污染,避免违法犯罪的产生,需从源头治理,防微杜渐。有效治理校园欺凌,需要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共同构建立体化、网格化的校园欺凌防治支持机制。近年来,检察机关以“一号检察建议”为牵引,以数字赋能探索未成年人检察监督新路径,持续推进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入职查询制度持续落地落实。通过检校共建的小程序,及时受理师生反映的各类侵权线索;通过搭建未成年人检察数字监督模型,对涉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的犯罪线索,进行动态精准监管。通过法律监督模型,拉长检察监督服务链,降低未成年人遭遇险境的危险,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教育是关键。一方面,检察机关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合作,充分发挥检察官法治副校长职能作用,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社会保护大格局。另一方面,常态化开展 “法治进校园”活动,丰富普法形式,开发适合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课程,在普法课堂为下一代播撒公平正义的“种子”,提升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

我们究竟是把怎么样的世界交到孩子们手里?对于未成年检察工作者而言,应是以法之力,用爱赋能,帮助孩子长出明辨是非、懂公平正义的羽翼,让每一粒法治的种子都落地开花,每一个孩子都向阳而生。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黄聪(仙桃市人民检察院)

责编:丁楚风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