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第一档考古文博类融媒新闻专栏《中国考古报道》正式开播。这是继系列纪录片《何以中国》后,上海广播电视台打造“文明探源看东方”融媒传播IP的又一重要举措。
自2017年《国家宝藏》首播掀起收视热潮后,一场接一场的文化盛宴持续出圈,释放的文化吸引力不断形成溢出效应,满足群众的文化“寻根”需求,触摸中华文明脉动。随着文博热的持续攀升,如何更好讲述文物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成为文博节目激发文物现代生命力的一大重点课题。
一档好的文博节目讲求以“小切口”打通“大动脉”,找准文化符号连接古今文明。文物承载文明与文化,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创造的文物不胜枚举。面对内容与定位的困境,要紧抓典型文物这一线索,通过凝练与分析典型文物的外在特征与内涵价值,逐步揭开文物背后的故事,以点带面向观众描绘出宏大的时代脉络。四川的《又见三星堆》就聚焦青铜纵目面具等代表性文物,从大众视角透视考古人的工匠精神,在让古蜀时代文物“说话”的过程中,展现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成长演进。我们要找到贯通古今的文化符号,让文化遗产与当代精神文明对接,奏响观众与历史之间的命运交响。
破译文明密码后,还得“混搭”开放性思维,打造沉浸式互动体验触发观众想象和思考的空间。随着全息投影、三维影像、AR等科技力量的注入,文艺创作出现了无线可能。创新叙事结构,探索国宝前世今生的《国家宝藏》“圈粉”无数;首创考古空间探秘,在抽丝剥茧中问道真相的《中国考古大会》惊艳刷屏;龙凤共绘辉煌图,于虚实间打造惊艳视觉效果的河南春晚再上热搜……静坐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黄土地上的遗产被赋予鲜活的生命力,纷纷于屏幕前亮相,走进了大众心里。技术应用的突破与创新,助力营造沉浸式考古氛围,拨开历史尘埃,还原曾经的真实瞬间,带领我们感受考古人的身之所往、心之所向。
而今“文博热”的新风吹向90后、00后,创作者更要拿出看家本领,主动探索新业态新模式,以更生动活泼的形式诠释文物奥秘。创新“文博+综艺”,将情景剧、游戏竞技、户外旅行等形式精准投放到节目中,跨界融合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转换讲述视角,采用文物第一视角拟人化文物实现与文明的超时空对话,将考古人当成叙事主角感受用一把手铲叩问文明沃土的矢志不移,同博物馆解说员转换视角接过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接力棒”。从内容到形式,从创意到品质,持续的创新创造更加凸显华夏文明的神秘与璀璨,进一步激活现代人旺盛的文化需求。
知其所来,明其将往。历史星河浩浩汤汤,文博节目要继续打磨与沉淀,坚持多元化发展态势,推动文物有效转化为文化发展动能,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世界,让“文博热”持续火下去,让丰富的文化遗产“飞入寻常百姓家”。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瑞瑶(“两江潮”网评团队、宜都市高坝洲镇)
责编:廖逢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