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纸化学习”愈发流行,大学校园的课堂上,人手一台平板、手机似乎已是标配。学生们利用平板和手机上的软件做批注、记笔记,课堂上很难见到纸质教材和纸质书写的身影。传统学习方法应就此摈弃?科技发达的大环境下,利用科技工具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无可厚非,但大学生上课时还不应丢掉课本和笔。
学无“纸”境?小心是“同伴压力”的骗局。随着越来越多的同龄人使用平板学习和商家在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宣传,“无纸化学习”仿佛成为一种潮流。以前上课需要带许多课本和笔记本,平板和电子书的出现无疑解放了大学生的双肩,让他们能轻便穿梭在校园中。炫酷的新体验、小奢的价格和同龄人都用平板学习形成的隐形压力,诱惑着刚刚获得消费自由的大学生,盲目冲动地效仿他人。实际上,“无纸化”并不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陌生书写方式,影响课堂知识吸收效率。平板配套电容笔在屏幕上的书写手感与纸质书写手感不尽相同,初用者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笔触,写出清晰美观的字体。对笔记美观度有追求的学生,往往可能会因为调整字体、修改笔记的排版布局等琐事,错过上课一闪而过的重点,因小失大。况且,老师讲述的知识和课件内容通常是依据课本原文展开,与其浪费时间把书上的原话在平板上抄一遍,不如利用好课本教材。除此之外,在平板上书写发出的噪音比纸质书写大得多,这种持续性的噪声会使周围人无法专心听课,降低他人学习效率。
多种网络诱惑,降低学生听讲的专注度。眼动追踪研究显示,我们在浏览屏幕上的文本时,和读书时的方式不同。我们的眼动轨迹不是依次扫过各个文字,而是呈现“F”型:我们会先阅读文本的上部和左部,然后突然阅读中间的文本。比起高深难懂的大学知识,时不时从页面上方弹出来的好友消息、娱乐八卦等占据在最显眼的地方,使大学生很容易分心。除此之外,电子产品不断释放的刺激性视觉和听觉信号,以及不断变化的光谱,会对人们的大脑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看电子书、做电子笔记不仅会导致眼睛疲劳、颈部疼痛、头痛等不适反应,还会导致注意力涣散不易集中,影响大脑思考等不可逆的后果。
扁平阅读体验,缺少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十二年的传统纸质化教育,学生其实早已养成纸质化学习的习惯。尽管电子书的内容与纸质课本无差别,但平板通常只能一次展示一页,很难与前文联系起来对照阅读。扁平式阅读使知识分割开来,学生很难在脑中构建立体化的知识框架,让知识仅停留在理解层面,难以吸收总结、融会贯通、真正掌握。
缺乏课堂互动,师生上课的情绪均消沉。自律的学生看平板上的PPT,埋头做笔记;不自律的学生戴耳机,埋头打游戏。相比于中学,大学课堂缺乏老师和学生的视线交流,更不用提互动交流。老师仿佛对牛弹琴,教学热情逐渐被打压,如何达成“教学相长”的愿景?
不可否认的是,用平板整理笔记十分便捷、美观且环保:课本原话只用复制粘贴即可,笔记错误部分用电容笔简单涂抹就能立刻删除……而课上机械性抄写所得到的笔记并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因为当我们第一次接触到某个知识时,该知识会立刻被大脑编码成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但如果我们想真正学会并记住这个知识,只能靠反复重温来刺激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通信。所以,上课认真听老师讲一遍,书上的内容看一遍,自己课后再梳理一遍所得到的笔记,才是高效有用的。
综上,“无纸化”大概率会降低大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当代大学生还是应该带好课本和笔,回归传统且熟悉的学习模式,合理、有效地利用电子产品辅助学习,才能学有所得,不负韶华。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葛心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指导老师:陈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