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召开2023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结果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武汉、襄阳、宜昌、黄石、十堰、荆州等6个2023年全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介绍典型经验,进一步促进我省营商环境更优、发展磁场更强。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打造更优更好的营商环境,就要在耗时更少、惠及更广、干扰最少上下功夫,打好效率牌、普惠牌、规则牌。
对一个产品或企业来说,市场瞬息万变,往往时间就是效益,更是成本,拖不起、慢不得。实际中,有联系企业的部门干部直接对企业拍胸表态,“在我这里,你有任何事,都可以找我,我来处理。”企业认为,把大量时间花在对公共部门的关系处理上,肯定是不健康的。试想,你找人,我找人,人人找人,最后的结果是全社会效率、效能的“趋低”,是多输。因此,优化营商环境,必须要舍弃那种拍胸表态式的“温情牌”,而是要在如何让审批事项更少、流程更短,企业办成事耗时更少上下功夫,真正打好“效率”牌。宜都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对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实行“清单式管理”,按法定和承诺时限做到审批服务“零超时”,审批材料由31项减少到14项,实现“只进一门、一网通办、一次办成”,办事效率大大提高。
营商环境具有普惠性、非排他性,对所有市场主体一视同仁。 有企业反映,目前在有的地方或个别部门,仍然存在一种“指标”式、“命令”式的搞法,让人如鲠在喉,“你必须承诺,今年交多少税,明年增长多少,后年又是多少”,抑或“产值什么时间达到多少,什么时间进规纳统”。这是明晃晃的指标“壁垒”,表面上反映的是一些地方和干部在发展上的急功近利、实质上是执行政策上的歧视性和排他性,对所有市场主体没有做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应该坚决摒弃。县、乡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最后一公里”,直接面对各类市场主体,其能力和理念直接体现了地区营商环境的优劣。要加大对基层政府和办事人员的培训力度,交流典型经验和做法,促进其加快转变治理理念,提高主动为市场主体破除隐性准入壁垒的服务意识,尤其是增强对新经济领域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就要尽可能减少人为干扰、减小自由裁量权,真正依靠制度或规则提效能、降成本、优服务、强法治,让企业的获得感越来越强。一是要让办事不求人成为目标。要让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真正管用,“制度”说了算,而不是“窗口”说了算、“经办人”说了算。晋江市提出“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四到”经验,值得认真推广学习。二是要让信任比信心更珍贵成为追求。近年来,宜都市率先推出的告知承诺制度,就是以企业信用为基础,相信企业的承诺,将“一堆材料”简化为“一纸承诺”,选择书店、超市等21个行业,实现“一表申请、一次承诺,现场拿证、一证准营”,“承诺即入”好评如潮,这项改革也被评定为湖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秀案例。对于企业或企业家来说,来自政府或管理部门的信任,往往比信心更重要。因此,被信任,也是一种获得感。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别的窍门。唯有真正站在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角度,做到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才能跑好办事“加速度”,处事公平公正,遇事不求人,才是不二法门。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覃世斌(宜昌宜都市“两江潮”网评团队、宜都市科协)
责编:廖逢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