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湖北省委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意见》以来,各地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落实意见精神,深入群众,用心发现,用力纾困,用情体悟,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真正让群众盼的事成为党员干部干的事,将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前提是要找到群众急的是什么、愁的是什么,要知道群众的困难和期待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把问题解决到关键点上。要真正走到群众中去多听、多问、多看,主动下沉到群众中去找问题,倾听群众关心关注的事,把握真实情况、掌握一手资料。多看多收集群众问题诉求,采取面对面方式交流,零距离倾听群众诉求和呼声,主动到群众中去找问题,切实把群众的所急、所盼找准找实。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地方考察调研,从城市社区到乡村农舍,从新居客厅到田间果园,他走到老百姓的身边,拉家常、话民生。吃得好不好、住得暖不暖……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小事”,习近平总书记问得很细、很深。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关注民生、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彰显了我们党的初心和宗旨。
问题找到了,能不能解决好是关键。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点多面广,涉及多个领域、行业,要把在一线掌握的实际问题具体化,逐个查找原因,制定解决措施,加大解决力度。对能够解决的在第一时间予以解决,对一时解决不了的给出具体解决办法和时间,对长期未解决且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耐心做好政策解释工作逐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总是千差万别,个性化强,要坚持解决加引导,解决问题的同时做好群众心理疏导工作,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据湖北日报报道,在襄阳,党员干部深入园区、企业、车间一线,全面开展“我为民企跑贷款、跑订单、解难题”“两跑一解”活动,因企制宜制定帮扶措施,为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解难题、破困局,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在主题教育推进中期,襄阳市县和省直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下基层收集问题1.1万多个,其中民生问题6000多个,立行立办解决3000多个。为民办实事、让人民群众满意,离不开对民情的深入了解。正是因为走到了一线,走到了群众身边,才能真正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老百姓看得见感受得到温暖,自然就会团结到党员干部身边,成为干事创业重要的支持力量。
用情体悟感知看最直观的成效。问题解决得怎么样,群众最有发言权、最有评价权。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得好不好,不能自己说了算,要更多地让群众参与进来,让群众来评价,将解决问题成效成果的评判权交给群众,可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电话回访,调查群众满意度。针对部分群众关注度高的重点难点问题,可通过集中评议,群策群力推动问题解决见现实效。可邀请部分群众实地查看,感受民生实事项目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效果,让群众用情去体验幸福感。譬如,在随州,打造“逢四说事”工作链,让群众说出心事,为群众解好难事,请群众共同评事,说“通”了社情民意、说“开”了群众关切、说“实”了民主自治,用为民办事的成效取信于民。拜群众为师,把群众当亲人,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成效。问题解决了,事情办好了,事业搞成了,不仅群众满意,参与其中的党员干部也有成就感,不仅赢得老百姓尊重,也为事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共产党当家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广大党员干部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努力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满意,真正把“民生所盼”变“民生所赞”。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杜振海(襄阳老河口市袁冲乡)
责编: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