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在科技创新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09日17:24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花漾中国满眼春.jpeg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成为网络热词,相关话题引发网友热议。所谓“新质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创新驱动、实现生产力的跃迁与质变的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新”在科技创新。区别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生产力出现的新质态,明确指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其发展既是科技本身的蝶变创新,更是以科技来创新生产。可以说,科技的每一次突破,都推动着旧生产力体系的逐步瓦解和新生产力体系的孕育成型。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在科技创新,要突出“以新促质”,闯过引领、整合、转化三关。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创新密集的时代已然来临,谁能率先取得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形成新质生产力,谁就能赢得未来发展新优势和战略主动权。实质上,新质生产力已然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譬如,武汉市开年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发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措施“二十条”,上线“武创通”科创服务平台,凝聚起全社会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共识。也正因坚持创新驱动的城市发展战略,武汉持续做好创新大文章,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进一步迸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书写了生动的中国式现代化武汉实践。

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协调科研院所、高新科技企业等创新资源,构建起多元创新主体共同参与的大科创格局,实现政府有为、市场有效,协同发力、共同攻关。一方面,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释放政府在重大科技攻关中的引导和支撑效能,长期持续投入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夯实全社会的科技创新根基。另一方面,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着力营造更具竞争力的创新生态。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载体是产业,离开产业的科技创新,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要建立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加快科研成果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化。第一阶段是大力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产业化,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打造和运用好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第二阶段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突破更多的“原创性”和“颠覆性”技术,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真正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持久动能。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徐运博(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